郭萍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十六中小學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學校的教育教學模式都在發生著改變,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運用到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工具越來越多,教學形式也逐漸多元化。這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的,也是時代發展下教學內容改革的必經過程,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互聯網+教育體系下的變革是大勢所趨。教師要在新時期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應用互聯網的思維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供更多教學新思路,為學生打造出高效課堂,進一步提升整體的教學水平。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互聯網+教育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在課堂教學中只能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如需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外知識延伸,需要教師耗費大量時間借閱圖書查找資料,而且這種拓展的效果時效性和及時性比較低,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在互聯網+教育體系中,教師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教學資源,渠道更多、內容更加豐富,而且可以減少時間,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為學生進行拓展教學。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前的準備環節中,利用不同的教學網站,將適合的教學資源如音頻、視頻等整合的教學課件中,豐富教學內容,起到開闊學生視野的作用。
“互聯網+教育”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空間更加廣闊。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課前預習資料只有教材,但是在互聯網+教育體系中,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自己想要了解的學習內容。例如,在學習寫漢字時,學生可以借助學習漢字的軟件進行課前的自主學習,了解生字字詞的發音、筆畫、含義、造句等內容。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多媒體課件進行學習。由此可見,這種模式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互聯網+教育”體系下,教師的教學手段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發揮出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優勢,對多樣化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制作出高質量的教學課件。這有效的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育模式,結合教學情境的創設,突破教學中的每一個難點,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借助圖片、音頻、視頻等教學資源,構建出生動、形象、活潑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另一方面,利用網絡在教學中的優勢,教師可以有效調整課內外學習時間,培養學生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對課程教育資源進行自主開發,構建出具有現代化和信息化的語文課堂,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為了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互聯網+教育體系中擁有更好的變革效果,教師需要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在保證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搜集和整理在線的學習資源。互聯網環境中各類信息比較混雜,小學生對信息的分辨能力比較弱,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避免被不良信息誘惑。所以,在互聯網+教育體系的教學變革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擁有正確辨別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
“互聯網+教育”使得語文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的生動活潑,因此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視頻或者音頻,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內容中,拉近他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可以一邊朗讀教材內容,一邊用心去感受文章的魅力,享受朗讀的過程,從而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教師要充分互聯網的優勢,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僅限于課堂和課間,互動的效果并不理想。但互聯網+教育體系為師生提供了更多便利的交流渠道。例如,通過QQ、微信、釘釘群等社交平臺師生可以在課下進行更多的交流。學生可以及時向教師請教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在線上為學生一一解答,及時掌握了解學生的狀態。
綜上所述,互聯網+教育體系為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革提供了很多的思路和渠道,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改變傳統的教學習慣,從創新教學方式入手,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空間和學習環境。同時,教師也要重視引導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學生課堂體驗,加強師生間的課后交流,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