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瀟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東江源小學,江西 贛州 342100)
在新課程不斷改革背景下,教學領域出現一些新的變化,這些變化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與其說是一種發展,實則為一種揚棄,因此,在這種變革之下,小學語文作文的作用逐漸顯現,一篇好的作文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還能夠實現個人對文學世界的輕松暢游。但是,從目前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多數學生對于作文的學習存在著極大的抵觸情緒,作文寫作水平極低,究其原因,這與學生的閱讀量小存在著直接的關系,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要幫助學生養成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增強他們的閱讀質量和效率,進而為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奠定基礎。
課本中摘錄的文章都是經典作品,重點字詞的選擇也考慮到了小學生的學習水平、識字能力,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課內的有限知識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需求。另外,課本中還有許多著名作品的選段,需要從課外將整篇甚至整本的作品呈現出來,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從整體來感悟文章,了解內容,掌握寫作方法。將課外閱讀和作文教學相結合,使學生的眼界得以開闊,接觸到了更多的名家名作,學會了更多的寫作技巧,詞匯量也開始豐富起來,能夠在寫作時靈活的運用。在寫作的基本問題被解決后,學生的文化底蘊更加扎實,思想也會更加成熟[1]。因此從長遠來看,將課外閱讀和作文教學結合對學生學習、成長、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是多面性的。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在小學生知識接受能力范圍內,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進而實現學生對語文作文寫作興趣的提升。課外閱讀對小學語文作文能力的提升意義重大,但是,目前我國的課外閱讀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著閱讀類型缺乏、閱讀內容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在種種消極因素的作用下,是很難實現小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因此,要想實現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就要從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出發,幫助學生實現有針對性的閱讀,進而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最終幫助學生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
對于寫作教學來說,情感的正確表達對寫作的質量來說至關重要,所以,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從情感的培養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個人表達,課外閱讀材料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尤為關鍵,在閱讀材料中具備大量的情感,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能夠透過文字,進行情感的理解與感悟,進而幫助學生實現個人表達能力的提升。在對課外閱讀材料進行教學時,幫助學生有效且準確地把握作者感情尤為重要,也是教師需要發揮作用的教學環節,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情感的變化中理解情感刻畫對于思想表達的重要性,進而使學生在對情感描寫理解的基礎上,從充分學習情感在文字上的表達,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情感表達方式的模仿,實現情感表達能力的提升,最終實現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
對于作文寫作來說,擁有豐富的素材,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十分必要,它是限制學生難以實現有效寫作的關鍵因素,當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他們對于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通常會表現出無從下手,無從開口的局面。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將學生的寫作素材的積累視為教學的重點,進而使學生能夠在積累的過程中,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要想提高寫作能力,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滲透十分必要,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語言文字中,體會到寫作的魅力,提升個人的寫作技巧,最終實現個人寫作能力的顯著提升。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對精美句子、詞匯等的積累會越來越豐富,這也就會為學生實現更好的寫作水平,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景物描寫是小學生語文習作學習中要重點掌握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相關課外閱讀材料,幫助學生抓住文章中自然景物的描寫特點,引導學生欣賞這些景物描寫的美感,使小學生在逐漸的積累中,掌握寫作技巧。實現寫作素材的積累,進而實現寫作質量的顯著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逐漸被提上日程,這就需要學生在進行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文化素材的積累,最終實現語文學習的全面發展。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弊端,這些弊端對學生的發展會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例如,學生在對課外讀物《童年》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就高爾基筆下的童年趣事,來對自己的童年進行回憶,感受時間變化之下的人物心理變化,進而更加熱愛生活。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實現素材積累的基礎上,為個人的成長成才提供支持。最終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實現獨立思考,實現個人對情感的有效表達。課外閱讀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不僅能夠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還能夠幫助他們在個人發展的道路上揚帆遠航,最終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學語文寫作能力的高低對學生的發展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材料的有效閱讀,促進學生寫作興趣、表達能力、素材積累的提升,最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在課外閱讀的作用下,小學語文課堂寫作教學將會出現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