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慕清
(廣東省臺山市少年宮,廣東 江門 529200)
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故事,因為每個家庭的背景、條件、受教育程度都有所不同,造成了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期盼不同,所以不少“學因生”在不良的氛圍中成長,上進心不強。家長管教不到位,久而久之,必將積重難返,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小管涌就會淪為大塌方。“學困生”就表現在對學習沒有興趣,對同學漠不關心,調皮搗蛋,成績低下。有時還嚴重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生活。
學校在現階段的教學工作中,仍然是以教學質量的高低為最高指標,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是以“德育”為首,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為目標,這樣就造成老師只是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對于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另眼相看,這些特別的眼光下成長的學生就不知不覺下形成心理陰影,逐步走向無心聽學,得過且過的路途。
其一,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上對學生的各種要求下降,造成家長中對于學習的學業水平的高低不重視,對于學生的學習沒有做到監督的作用,這也是“讀書無用論”抬頭的表現。其二,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不少網吧、游戲廳等都充斥在學校、家庭的周圍,從而極大地沖擊著學校的教育,故此造成于是不少的學生沉迷于各種各樣的游戲當中。學業的荒廢,精神的頹廢是不少學生的表現。這就是社會不良因素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一個學生在對這個老師有好感時,就會喜歡上這門學科,學生對學習就會產生興趣。而老師嚴于律己以及良好修養對于“學困生”的轉化來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曾經教過一個學生叫小明,我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就覺得他與眾不同,他上課時腰桿子坐得特別的直,下課后通過其他同學了解到小明的成績很差,因為上一任的數學老師非常嚴格,教育學生方法較粗暴,嚇得小明每次上課都是這樣的坐姿,但成績總是上不去。于是我就放下身段,與他促膝談心,生活上對他噓寒問暖,最后他跟我講,以前你別看我坐直了身子,但思想從來沒有集中過,不愛學習,故此成績一直上不去。“學困生”的根子找到了,從此,小明同學由于與老師的關系和諧了,成績也逐步提高。
每一個人如果能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歡樂,以后就會激發對這件事情做不懈地努力,“學困生”也會是一樣的,而大多數的“學困生”在學習上沒有強力的求知欲望,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習習慣沒有很好的養成,故此老師一定要讓"學困生"首先明確學習是為了什么,為了誰只有明確學習目的,一步一步地克服學習上的隨機性,以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材施教是比較好教學方法。“學困生”本身的學習能力比其他同學是稍微弱一些,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也慢,整體的知識基礎也差,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一視同仁地進行教學,那么“學困生”就學得比較吃力了,因而教學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就顯得特別重要。教師還要經常設計一些難度不大的問題讓他們單獨回答,布置的作業也較為容易。每當“學困生”回答問題的答案接近或類似正確的答案時,立即予以肯定,讓“學困生”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從而激勵“學困生”繼續前進,直達正確的彼岸。經過一段時間,“學困生”就會感到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收獲滿滿,增加“學困生”學習的成功感,提高“學困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
轉化“學困生”其中一個艱巨的任務是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因而學科的教師要樹立無論學生的能力如何,都要使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一定程度的進步的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設計時,要充分 考慮到“學困生”的基礎知識比其他同學都要薄弱,那么就應設計一些難度沒有那么大的問題,讓“學困生”來回答,練習設計也是要分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完成不同的練習。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盡量使他們能全程參與學習,在“學困生”取得一定的成績時,就要對“學困生”進行表揚、鼓勵,逐漸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慢慢“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就趕上來了。
對于“學困生”的幫扶不能只是停留于知識的補漏是不行的,在日常的教學中還要培養和提高“學困生”學習方法。當“學困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能進一步改善,他們才能用最佳的方法來學習各類知識。因為“學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他們許多知識總是零亂孤立地貯存在腦海中,沒有成為網絡,所以學習時就出現學習障礙,影響“學困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教師在上課時要經常性地進行知識的重復,做到深入淺出,溫故而知新,降低學習知識的難度,抓住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轉變“學困生”的工作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在他們取得進步后,又會出現反復的現象,作為班主任不要著急,要抓準出現反復的主要原因,有的放矢地對“學困生”進行針對性的幫扶,重新燃起進步的火花,把家庭、社會和學校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合力,這樣“學困生”的轉化就會事半功倍。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工作,故此,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班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轉化工作,要多以愛心,恒心運用到轉化工作之中,多以鼓勵為主,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抓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