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晶
(長春市九臺區第三十一中學,吉林 長春 130500)
中學地理教材的設計始終貫穿于核心地理知識的內容。在課堂過程中,教師應了解地理核心知識和教科書內容的關系,并提供及時的指導,以使地理課堂不僅存在于教師的教材中,而是老師利用課本的內容來訓練學生對人與地理的想象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并成為提高學生的認知和實踐技能的平臺。
在傳統模式教學中,就是往往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學生地理核心素質的發展。幾乎整節課堂都只由老師講知識點,學生始終被動地吸收地理知識,忽略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記住地理知識的過程比較被動,對提高他們的地理技能和思維能力起到阻礙作用,不能很好地形成正確的人地協調理念。
在中學地理課上,學生記住一些理論知識往往通過死記硬背的模式,造成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現象。傳播知識和分析地理現象的能力需要提高。地理作為一個綜合性話題,內容主要是關于自然和社會現象。
在獲得地理知識后,學生沒有很好地將地理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也無法分析不同地區的特定現象,并且他們的地理實踐技能很差。地理課忽略了理論知識與解決地理問題的結合。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以及根據當地情況來推廣區域發展的概念是困難的。
由于學習總分的整體評估未包括地理成績,因此學生的地理意識沒有得到提高,并且學生不太在意學習地理,也沒有太多時間學習地理。結果,中學地理老師完成了在課堂上教授重復性知識點的相關任務,而沒有關注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必要指導,這使學生難以提高他們的綜合地理思維和實踐技能。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結合實際的教學需要,對中學地理課本進行了改編,改編后的地理教科書主要包含圖像,文字和活動三個部分的信息內容。活動部分包括擴展和補充教材的文字和圖像內容,可以有效地增加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將學生的地理技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各種各樣的動手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口才和動手練習的機會,以幫助學生更具體,直觀地對地理知識進行了解,系統地使用地理知識,識別地圖以及將地理知識學以致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技能。
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閱讀圖片、分析材料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幫助學生創建“腦地圖”,并鼓勵學生處理地理事情根據“腦地圖”進行分析以及總結地理法律和應用地理技能等活動。
例如,教師講授“中國行政區劃”的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著手,并按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通過設計拼圖游戲展開課程。上課前,教師要將各省份在地圖上的形狀,以制作卡片的形式進行展示,在解釋了相應的教材知識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卡片進行識別,并報出地域的名稱和位置,然后將卡片拼成完整的地圖模式。
通過這個過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在識別圖、記圖以及用圖方面都有強化作用,為將來的地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課程改革針對初中地理教學做出了新的規劃,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積極設定相關問題的情境,積極調動學生的地理思維,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素養。
在講“世界的氣候”時,內容涉及氣候變暖的問題,這是全世界都關注的焦點,教師在課堂上針對氣候變暖對地球的影響做出說明后,向學生提問導致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最終從主觀客觀兩種角度,切實討論全球變暖的真正原因。
然后再拋出一個問題:怎樣遏制全球變暖呢?讓學生從地理方面進行思考,綜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出建議,教師要注意問題的開放性以及實用性和趣味性,提出的問題要具有探究意義,這樣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課堂教學中。
向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范圍的同時,還要注重地理教學的效果,在日常教學中,要以教材為中心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要注意提出的問題,應該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認知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在地理方面的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不容小覷,教師要積極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能力,不斷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打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并將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作為長期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