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明
(河南省沁陽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河南 沁陽 454550)
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面對許多物理概念、物理量、物理規律和解題方法,教師與其竭盡全力地講解,還不如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更為有效。教師在課堂上注意對學生“發現意識”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素質。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會遇到如下問題:每當提出新內容新課題后,學生感到陌生,一下子找不到思路,不知從何處下手解題。此時,教師若直接把結論告訴學生,則會使學生失去鍛煉的良機,養成一旦碰到稍有難度的問題就放棄探求的惰性。因此,教師要注重給予啟發,提出一些鋪墊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思考,循序漸進,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引導學生自己走,從而有助于學生發現新問題,解決新矛盾,也就是使學生覺醒“發現意識”。
例如,在探究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時,為了縮短教學的臺階,需要尋找一些學生已經掌握或會應用的現成公式,變天塹為通途。可設計如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1.閉合電路中端電壓和內電壓的變化關系如何?2.部分電路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是什么?3.端電壓、內電壓如何計算?學生對于回答這三個問題會感到輕松,很有把握,從而在認知和情感的心理上都得到了滿足,渴望嘗試對新課題的探究學習。于是,教師就提出閉合電路中的電流與電源電動勢及整個電路的電阻有何關系的新問題,學生可根據以上先導問題,很自然的導出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提出:閉合電路的端電壓隨著外電阻改變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在整個探究活動中,教師只要指出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去分析,學生就會在思考中發現,根據可知,當減小時會增大,而增大時會減小,再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變形式可得到,和不變,可知,當增大時減小,而減小時增大。由此可得,閉合電路中,當減小時,會增大,減?。欢斣龃髸r,會減小,增大的結論。繼而還可以討論當趨近于零(短路)時和趨于無窮大(斷路)時的情形。這里通過“給路標”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創設問題情境,層層推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現,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撥響了學生思維的琴弦,使學生對物理規律的形成和變形應用真正做到心領神會。
當代認知教學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活動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學習內容能否與學生原有的有關知識系統建立實質性的聯系。所以教師應在新舊知識之間創設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探索求解的渴望和熱情。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把學生知與不知、深入了解與之間的問題帶到教學中,促使學生去參與、去思考,努力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也就是穩步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
例如,在單擺教學中,教師先創設一個吊燈的擺動情景,然后設問:1.是什么力使吊燈的運動狀態發生規律性變化?2.吊燈的擺動為什么是等時的?通過這兩個問題激發學生本堂課要發現和解決的主要問題。當單擺模型建立后,為了幫助學生用動力學知識分析單擺運動規律,又提出了一組設問:1.小球擺動的回復力是什么力?2.這個力在擺角漸小的情況下是如何變化的?3.擺動過程中,擺線的拉力與是怎樣的關系?起什么作用?4.擺動的回復力是不是懸線拉力與擺球重力的合力?由于設問層層展開,學生的注意力漸漸集中到了繩子拉力的切向分力上來了,突破了教學難點。在研究單擺周期時,教師繼續設問:你認為單擺振動周期與哪些因素有關?接著提出:通過什么方法來理順這些物理量的關系?在驗證周期與擺球質量關系的時候,當學生發現同時起振的一個木質球很快振幅減小停下來,而同樣大小的鋼球依然在振動時,教師追問:這種現象是否說明周期與擺球的質量有關?經討論,學生發現了由于木質球質量太小,其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已違背了單擺不考慮阻力這一理想模型的條件。教師通過精心設問、激勵、調動、引導和啟迪,培養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物理內容是抽象復雜的,不利于學生思維活動的迅速展開,但其都有客觀的物質基礎。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中一切可操作的因素,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去做或教師演示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進而動腦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寓教于做的方式,學生不僅樂于接受,而且還記得牢固。
例如,在講解串聯電路的功率分配與電阻關系時,可直接將220V,40W和220V,100W的兩盞燈串聯接入電路,觀察其亮暗即可得到結果;在講解凸透鏡成像時,如何矯正學生的思維定式,即凸透鏡通光面積減少,所成的像也減少的錯誤認識,只需要教師演示一下該實驗即可;在講解交流電時,教師可用動態曲線投影儀或借助于示波器,甚至在電腦上操作?!绱朔N種。教師在教學中多設計一些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融入其中,在參與中發現知識,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順利進入最佳狀態。
總之,培養學生“發現意識”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關鍵在于要不斷扶植和鞏固學生想成為發現者的愿望,并借助于一些專門的工作方法來實現他們的愿望。讓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實踐,交流經驗,共同探索,堅持重視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為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