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坤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岷山學校,江西 九江 332102)
寫作與閱讀理解是息息相關、相互貫通的。在寫作中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閱讀理解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小學生剛剛真正步入學業這條道路,對于小學語文還是有些懵懵懂懂,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從多方面深入研究怎樣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本文就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策略”為話題展開分析。
第一,寫作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不難看出,作家都是潔身自好、充滿著文藝氣息的,學生在書香的氛圍下自我熏陶,不斷完善自我,久而久之,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綜合素質水平也會得到提高。
第二,寫作能力的培養能夠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寫作的過程就是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語言表達的精準程度。同樣,理解與寫作是互為表里的關系,理解能力強才能更好地表達出自己想要寫的東西,寫作能力也從側面影響著理解力。
第三,寫作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語文整體成績的提高。作文這一主觀題一般占據著試卷分數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作文質量的好壞影響著語文整體成績。有的學生基礎知識都很牢固,前面得分不低,但最后成績卻不怎么理想,通過分析是因為作文沒寫好而與其他學生拉開了差距。因此,我們要重視和培養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
小學生沒有豐富的知識和詞匯量,更多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去幫助他們學習進步。在寫作方面進行培養,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書籍,如《窗邊的小豆豆》《列那狐的故事》《城南舊事》《夏洛的網》等等,在寒暑假讓學生去讀這類書籍,讀完一小節或者讀完一本書,可以給學生留一個任務,讓學生寫一篇100到300字的讀書心得,心得內容可以是讓自己感動的片段、好詞好句或者是讀者對本作品的評價等等。
除了課外閱讀以外,學好課本上重點單元或者某一篇課文,從某一篇課文中去尋找它的精華所在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文采。首先,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一定要高,不管是在行為舉止,還是語言交流方面,都要做到榜樣示范和帶頭作用。其次,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遇到像排比句、比喻句、擬人句等這類修辭手法時,要提醒和帶領學生一起著重學習,去感受作者是如何寫文章的,并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照葫蘆畫瓢去模仿學習,這樣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講到有關修辭手法的句子或者段落時,可以重點強調或者講解分析一下。例如在講到浪潮越來越近時,是如何形容這個過程的,作者很好地利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來形容浪潮來臨時的狀態。教師把握好這一方面,帶領學生一起去感受和學習,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學會這些寫作技巧。最后,教師在留課后作業的時候,可以挑選一些簡單的句子,讓學生進行擬人化或者運用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進行擴句,這樣就能夠更好地學以致用,成為自己寫作方面的財富。
擁有一位敬業且專業的教師是學生時代最幸運的事。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對社會、對生活還懵懵懂懂的時期,學生對很多東西不了解,滿腦子的疑惑,需要教師進行講解。每個人在寫一樣東西時,所寫的內容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自身經歷過或者間接感受到的,然后用文字來表達出來,用文采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同樣,小學生的生活領悟和經驗相對較少,需要他們不斷地去接觸、去感受和感悟。
比如教師在寫作課上,想讓學生對大自然的樹木進行寫作,首先,教師需要組織學生一同走出教室,可以到校園里去觀察樹木,樹木的種類肯定不止一種,可以任選一到三類品種的樹木進行觀察了解,用自己的小筆記本記錄下來一些樹木的特性,模樣等等,這需要教師作為引路人,去引導學生。其次,回到教室,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互相分享自己所搜集的資料,進行心靈上的溝通,然后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去引出本次寫作課的任務,給出寫作題目或者話題,讓學生自由發揮創作,教師要注意給予學生充足的寫作時間以及安靜的寫作環境和氛圍。
最后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教師批改完學生的作文之后,在下次寫作課前將學生的作文發放到他們手中,在剛上課時,可以讓學生分享一些他們寫的作文,讀給其他學生聽,從中能夠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師要記住很重要的一點,不能自己點名讓某一學生讀,這樣會削弱其他學生的積極性。
結束語:如今社會發展迅速,任何事物都在不斷向前發展,教育事業更加不能落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任務非常重要,教師要引起重視并且從多個方面去創新改善,讓學生熱愛上寫作。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文學素養,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語文整體成績得到提升,還能使語文這門學科發展得更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