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草
(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小學,重慶 404700)
在現階段,信息技術正處在高速的發展中,網絡所具有的特殊性,也為小學德育工作的實際開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所以,在這樣的背景和環境下,小學班主任在開展日常德育工作的開展中,一定要勇于面對和挑戰,應該抓住時代的脈搏,更好地推動德育教育的創新。使得德育工作更具實效性,發揮出更強大的價值和效用。
網絡對于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的未成年人吸引力是特別大的,有著非常大的誘惑[1]。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在辨別和認知能力方面都不夠成熟,在面臨網絡時常常會不知道應該怎樣分辨和選擇,這也是教師滲透德育教育的良好時機。所以,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教師在德育工作的開展中,教師首先應該追求德育觀念的轉變,帶領學生以辯證的觀點看待網絡運用的利弊,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分辨意識,使得德育教育在此過程中得到滲透。例如,在上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始終秉持著“教會選擇”這樣的思想觀念,應該既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也要引導學生在上網的過程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網絡中查找學習資源、在學習網站上自學、閱讀正能量文章、關注社會熱點,適當娛樂。應該堅決杜絕學生瀏覽三無網站,過渡沉迷聊天、游戲等。同時也要告誡學生在網絡運用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不要對真實信息隨意的泄露,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使得學生懂得應該如何正確上網。
在德育教育的開展中,網絡的運用無疑為教育的開展帶來比較大的便捷性[2]。所以,在德育教育實際的開展中,教師也應該對網絡優勢進行發揮,使得德育得以創新,達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成效。例如,首先,教師應該不斷地加強網絡上的倫理教育。在這其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懂得網絡的運用就是一個媒介和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在網絡上雖然是以匿名的方式,但也不能對不好的信息進行傳播,更加不要隔著屏幕人身攻擊,從小學生開始抓起,使得網絡環境得到凈化。其次,在德育工作的開展中,也應該不斷地加強愛國教育。應該使得學生在自身的引導下樹立起正確的事物判斷的準則和標準,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能對社會主義更好地踐行。最后,可以以網絡為主題開展班級會議、辯論會、案例探討活動,使得學生對網絡利弊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能夠對網絡運用的渠道進行拓展,可以在網絡中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進行心理咨詢,關注國家動態信息等,使得網絡的優勢和正面作用得到不斷的展現。
傳統模式下,德育教育在開展中的手段是非常單一的。所以,在網絡環境下,也應該不斷追求德育手段的更新,使得現代建設得到不斷的加強[3]。例如,第一、可以在網絡中對德育專欄進行開辟。學校內部可以成立相應的德育網站,面向學生全體開放。以此成為思政教育實施的主陣地。第二、應該對以班級為單位的德育網頁進行建立。鼓勵班級學生在網絡中自己對德育網頁建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使得最終所取得的效果得到不斷的提升。第三、建立班主任信箱。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趣事、心事、困擾和情緒以文字的方式匿名發給班主任,班主任回復。第四、家校互動鏈接的構建。借助這樣的方式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更好地實現家校共育等,使得家校形成合力,使得教育效果更好。
在互聯網環境下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也應該積極聯合學校,為學生盡量打造一個優質的網絡環境,讓學生正確上網。例如,學校在此過程中應該構建一支專業性比較強的網管隊伍,更好地加強網絡建設,還給學生干凈的網絡空間。同時,也應該不斷地加大有關于正確上網的宣傳,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重視。使得德育環境得到優化,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結論:總之,在當前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積極的應對機遇和挑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推動德育工作在實際的開展中得到創新和完善,使得德育工作的成效得到不斷的提升。所以,教師在德育工作的實際開展中,也應該轉變德育觀念、創新德育方法、更新德育手段、優化德育環境,助力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使得德育工作在實際的開展中更好地展現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