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城區第二幼兒園,江西 贛州 341200)
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非常重要,尤其在幼兒階段,需要積極培養他們良好的衛生習慣。幼兒正處于長身體的時期,膳食營養要均衡,才能保證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已經具備初步的認知能力,所以幼兒教師需要將簡單的衛生知識傳授給他們。幼兒階段主要以形象認知為主,通過模仿進行學習,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幼兒的心理認知特點,發揮出示范的作用,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例如:在培養幼兒的洗手習慣時,許多幼兒根本不知道如何進行正確洗手,只是單純用水沖下即可,這樣的方式顯然無法保證幼兒的健康。因此幼兒教師需要進行正確的示范,在示范過程中進行講解,讓幼兒知道洗手的要求,并逐漸掌握正確的吸收方法。真正影響衛生習慣的因素在于“堅持”,所以幼兒教師需要發揮出監督的作用,讓幼兒將正確的衛生行為保持下去,并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如在幼兒運動結束后,幼兒教師需要在旁及時觀察每位幼兒運動后的行為,若發現有幼兒沒有洗手,則需要耐心引導他們。又如在餐前階段,幼兒教師可通過播放《勤洗手講衛生》兒歌,加強學生對餐前洗手行為的認知,確保對幼兒的衛生行為進行全方位的監督與引導。
幼兒園除了進行常規的教育活動外,還需要重視衛生習慣養成教育,適當增加與衛生有關的主題活動,如飲食衛生、個人衛生等,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活動需要根據幼兒的實際需求進行設計,如剛入園的幼兒,需要從基礎的衛生習慣開始,通過游戲、故事與歌曲等方式激發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能夠掌握豐富的衛生知識[1]。寓教于樂比單純說教效果要好,幼兒也更容易接受與改正。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需要讓幼兒認識到校園規矩,讓學生意識到不良衛生習慣的后果,進而嚴格要求幼兒改進。部分幼兒可能會采取哭鬧的方式進行抵制,但仍然需要嚴格要求并通過耐心地講解,讓幼兒認識到講衛生的重要性。若長時間保持這樣的狀態,并堅持進行衛生習慣養成教育,幼兒必然會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幼兒園的環境對幼兒衛生習慣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良好的衛生習慣培養氛圍不僅可以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衛生行為。首先,幼兒教師需要正確看待農村幼兒身上所存在的衛生習慣問題,尤其不可存在“歧視”心理,需要尊重與愛護幼兒,培養他們的自尊心,調動幼兒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幼兒教師習慣以最高的標準要求幼兒,或者規范幼兒行為,讓他們了解到什么是對錯。此方式顯然不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所以不可因幼兒出現衛生習慣問題而斥責他們。幼兒教師需要激發幼兒自主教育的積極性,與幼兒共同營造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的氛圍。例如:幼兒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以“衛生”為主題制作裝飾品,這樣幼兒在園內隨處可見自己的杰作,通過裝飾品的提醒,促進衛生習慣的形成。幼兒衛生習慣的前提在于良好的師幼關系,農村幼兒的父母時常不在身邊,所以教師需要多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衛生習慣培養方面堅持正面教育,通過鼓勵的方式進行引導,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進而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數據分析就無法做出量化判斷,所以對于科學搭配膳食營養而言,首先要做的是加強營養膳食調查和數據分析。通過詢問父母等方式,調查了解幼兒每日食物攝入量,結合體格檢查和體檢等措施,評定營養膳食級別,定量化地搭配食物,從而以此為科學依據更好地完善膳食營養搭配。
對于此項內容,幼兒園相關人員應該加強對廚師或者炊事員、保教人員和食堂管理人員的營養健康、平衡膳食方面的知識教育,讓食堂和餐廳人員都能夠更好地了解到營養和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加強對幼兒營養健康知識方面的教育,從而讓幼兒認識到好好吃飯的重要性。幼兒園可以邀請營養學專家、高校營養學教師、主任醫師等來園授課,教育和指導餐廳服務人員,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到何為健康飲食、如何科學合理搭配食物才能保障飲食的營養與健康,從而讓相關人員了解營養學的基礎知識,做出更好地符合營養膳食標準的食物。
在以上準備之后,幼兒園相關工作人員就要制定出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科學合理的營養食譜,要特別注意含有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類食物的供給量。注意在食物加工中防止營養破壞和營養流失,比如烹飪時間不可過長、盡量避免油炸類食物、炒菜油溫切勿過高、蔬菜應該先洗后切等。在制定營養食譜的過程中主要需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建立科學的餐食搭配制度,比如早餐、早點、午餐、下午餐分別占據日均能量的20%、10%、40%、30%;二是保障營養的均衡,保證魚、蝦、禽類、蛋類、奶類、各類蔬菜和水果的均衡搭配;三是選擇合適的食物加工和烹飪方法;四是注意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少油少鹽、增加深海魚蝦的供應等;五是根據季節和時節的變化隨時調整食物的搭配,比如夏季增加解暑水果的供應,秋季增加瓜果的供應,冬季做一些羊肉湯等溫補類食物等。
膳食營養管理機制對于幼兒園膳食營養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幼兒園的相關工作人員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健全這項機制:一是制定科學合理的營養膳食管理模式,樹立科學的營養觀念;二是在餐廳和食堂開展公平合理的競爭考核活動,制定考核機制;三是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實行負責到人的管理機制。當然這些管理機制不可能覆蓋所有內容,也不一定適合不同地區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不同地區的幼兒園應該根據自身實際進行規劃和設計。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要從衛生習慣進行對幼兒的培養,并做好膳食營養,滿足幼兒的成長營養物質的需求,使幼兒在幼兒園中快樂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