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賀
(河北省威縣蘇威仲夷學校,河北 邢臺 054700)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引領國家發展的目標和原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堅持的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教育規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條重要路徑,需要教師樹立更高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踐行培養出更高素質的人才。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時,教師應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展開深入的研讀和發掘,將課本當中所隱藏的核心價值觀相關內容精煉出來,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展開,從而實現在政治課程中有效滲透核心較直觀的目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作宣揚和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初中政治課本共有六本教材,其內容的編寫主要涉及個人、社會、集體、法律、國家以及世界等方面,但任何一本教材中都隱藏著核心價值觀。比如,在7、8年級所使用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只看其表面并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它是將核心價值觀隱藏在文字內容當中,這就需要政治課程教師來對教材展開認真的研讀和挖掘。比如,在七年級下冊中《走進法治天地》這一課就明顯的體現出了核心主義價值觀當中對‘法治’理念,同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法治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并在當下生活和未來工作當中懂得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政治課程教學滲透核心主義價值觀應注重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并構建生活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情景,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用心體會和思考。總而言之,應突出學生在政治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初中生認識及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滲透核心價值觀教育。大部分中學生由于沒有步入社會嚴重缺乏社會經驗,主觀的以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對自身意義不大,對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意義認識和理解較為片面膚淺。所以,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向學生展開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及其必要和重要的。要求教師應與學生之間主動交流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在政治課程學習中的情感體驗,打造良好的、活躍的、愉快的、政治課堂學習氣氛,并構建生活化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具體實踐深刻領悟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疫情期間醫生護士在疫情一線救助病護的新聞’‘公安掃黑除惡行動’‘感動中國人物’以及‘國家憲法日’等,通過生活化的新聞事件、故事等貼近生活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政治課堂核心價值觀的學習當中來,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核心價值觀對國家、社會以及個人發展的重大意義,從而讓學生自身思想價值觀念獲得升華,實現在政治課程中有效滲透核心價值觀念的目的。
初中政治課堂是有效滲透德育教學的優質平臺,如果德育教育遠離實踐則收效甚微、一紙空談。為此,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就需要學生真正的步入社會去經歷、去感受、去體會,從而真正體會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和內涵。社會實踐的作用和效果是課堂教學無法相比的,教師課依據實際條件在保證安全有序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就以‘愛國’為主題,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早晨組織學生到當地政府機關等地進行升國旗儀式,參觀當地‘抗日抗戰博物館’、走訪革命人物故居等,從而讓學生對‘愛國’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可組織學生到當地‘敬老院’,做志愿者為老人洗衣、打掃房間與老人聊家常等,通過獻愛心的形式讓學生懂得什么是‘友善’,以此在實踐活動中懂得奉獻的意義獲得思想的成長和升華。通過實踐活動的形式推動學生親身參與,從而對核心價值觀念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深刻,對提升學生個人素養及未來良好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才,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才必備的基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教育的力度,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功能,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促進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