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哲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山東 濟南 271100)
在中職學校學前教育的教學中,聲樂課程的教學有明顯的教學時間較少的現象,學生不能得到充足的聲樂課教學。而且每個學生在聲樂方面的基礎也不同,教師同樣的教學有些學生可以快速接受,有些學生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學生的這些情況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導致教師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一些在中考中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從而加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一般這些學生都沒有太強的基礎,在藝術方面也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有些學生也根本沒有參與過太多的興趣班,所以這就導致學生并沒有太多的音樂素養,音樂基礎薄弱,在聲樂課的學習中,學生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而且在中職學校的學生也很少在課下對聲樂教學的內容進行練習,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很多,而且學生也沒有合適的地方進行聲樂練習,所以學生在課下很少有機會對聲樂教學的內容進行練習,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學生聲樂學習的效果受到影響。
教師在中職學校對學生進行聲樂的教學時,很多教師還是依靠教師主講的方式實施教學,在聲樂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課,學生只能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被動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并不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學生在課堂上也很難得到實踐機會,只能按照教師的教學自己對演唱的方式進行探索學習,學生這樣的學習情況很難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師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信息化引入到中職學校聲樂教學的課堂上后,教師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轉變,教師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得到了改革,教師也實現了教學的創新。教師應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實施教學,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也會提升,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學習聲樂課,教師的教學效果自然就會得到提升。在主動學習的氛圍下,學習效果要遠遠好于被動接受。教師利用給學生創建情境,學生既能夠學到聲樂的知識,也能完成聲樂知識的實踐,讓學生實現更高質量的聲樂學習。
例如,教師在“發聲基本方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先給學生播放《送別》這首歌,讓學生感受專業的演唱方式,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給“a”“o”等母音的訓練,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發聲技巧,在學生學習這些發音時,應該做好哪些動作,這時學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發音的技巧。教師這樣利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對學生實施教學,學生就能夠更直觀的學習發音技巧,有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教師也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學??梢詮霓D變教師的課前準備開始,讓以往單一的課前準備方式改變成教師集中在一起進行課前準備,這樣在教師的想法綜合到一起后,就能夠設計出更優質的教學內容。教師不僅可以一起設計教學的內容,還可以集中在一起探究微課視頻的錄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給學生錄制高質量的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微課視頻學到更豐富的內容,還能讓學生利用微課視頻完成聲樂課的課前預習,還能讓學生對學過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
例如,教師在“歌唱呼吸法”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課前集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深入鉆研,找到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并根據重難點內容為學生錄制微課視頻。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就是讓學生學會發聲與身體部位之間的協調作用。教師在微課視頻的錄制時,可以用《花非花》這首歌作為示范給學生錄制微課視頻,在這首歌中比較難的內容就是第一句的后半句“霧非霧”的高位置起聲;“來如春夢不多時”中“多”字的氣息與高位置的對抗感;“去似朝云”中的“云”字等等都是這首歌中比較難的位置,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比較難掌握。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將這部分的內容錄制成微課視頻,在上課前將視頻的內容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對內容進行預習,這樣教師在教學時,教學的效果就會更好。在課后,學生也可以根據微課視頻對歌曲的演唱進行復習,這樣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歌曲演唱的重難點內容,學生也可以更好地掌握歌唱時的呼吸方法,讓學生得到唱歌技巧的提升,教師也能夠得到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在教學中應用信息化對學生實施教學已經是教學發展的趨勢。在中職學校學前教育聲樂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資源,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內容,讓學生對聲樂的發生聲以及歌曲的演唱都進行深入的學習,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師的教學,教師也能利用信息化資源提升自己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