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智婕
(江西省龍南師范附屬小學,江西 龍南 341700)
小學數學學習內容相對簡單,知識設計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們的基礎思維能力,掌握基本的數學計算方法。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貫穿整個小學數學的主線,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基礎,是今后學習和生活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我們更要在以”學生為本”的前提下,創新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機制,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有效整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結合小學生具體的數學學習情況,在積極探索、突破改進的基礎上,找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正確途徑。
數學的應用逐漸擴展和深入到科學技術領域,現代科學技術越來越表現為一種數學技術。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是一項偉大的科技成就,電子計算機之所以有強大的功能,軟件就是它的靈魂,而軟件的核心又是算法。無論是在生物學,醫學等學科領域,還是在信息通訊、航天技術等科技領域,數與計算的知識都必不可少,它對科技的飛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數的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小學階段是數與計算知識學習的重要階段,它幾乎涵蓋了成人以后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對每個人來說,在小學階段學習整數、小數和分數的計算及其混合運算,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會使人終身受益。另外,任何學科的公式,大多都要運用四則混合運算來計算的。因此,數與計算是人們生活、學習、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數學方法。
對于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占的比例上來看,單看各冊的教材目錄就可以明了,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的教科書中占了一半的內容,還不包括綜合運用中的計算。例如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要通過計算去落實;幾何知識的教學要涉及周長、面積、體積的求法,這些公式的運用同樣離不開計算;至于簡易方程、比例和統計圖、統計表等知識也無不與計算密切相關……;在各項技能測試中,計算題占到大約三分之一,同時在各項綜合運用題中,計算部分更是不可缺少的,有時由于計算的失誤還會影響到整個綜合題的解答。所以從數的計算內容在小學數學課本和技能測試中的比重來說,也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這就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利用合理的教學手段,使計算能力逐步提高。
傳統計算教學往往通過機械重復、大量題目訓練,只重視計算的結果,不重視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和計算方法的概括。那么,計算教學該如何做才能扎實而不失靈活,我們一線教師又如何才能克服計算教學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而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呢?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占據主導地位,為破除之前老師在課堂上說,學生在課堂上做筆記的僵化局面,又為了使學生計算興趣的提升,我們可以對計算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如六年級總復習整理運算定律這節內容時,先與學生一起回顧交流,整理出整個小學階段學習過的運算定律及運算法則并用字母表示出來,然后啟發學生列舉例子并計算。如減法的運算性質a-b-c=a-(b+c),學生可能會列出135-29-71=135-(29+71),又如(a+b) c=ac+ab列出(5/6+3/4)×12=5/6×12+3/4×12類似的計算題。學生們會躍躍欲試,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列出不同的算式,通過展示、討論計算出答案,整個課堂活躍起來,學生根據這樣一個規則,自行出題,經由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并開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能夠自主學習,發現自己的優點,學生的計算興趣油然而生,同時也讓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增強了。
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尤其是計算教學。所以老師在計算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問題“生活化”,以教學小數加減法為例,如3.75+10.3,學生已借助元、角、分認識了小數點,可這樣引導:小明在文具店里買了一本軟皮抄用了3元7角5分,買了一支鋼筆用了10元3角,小明一共用了多少錢?學生們在合作與探究中能很快找到計算方法。他們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從中領悟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歸納等,理解能力及計算能力都有所增強。
數學可以說是理性思維模式開啟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如何讓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更加有效,只有充分利用現有的小學數學資源,且發揮教師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善于發現學生他們身上所存在的計算能力,使學生從小培養出更強的數學計算能力,才能在未來發展中注重更多基礎性知識的學習,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