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沙坪壩區華新小學,重慶 400000)
素質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不愛學生,那么你的教育從一開始就是失敗的。”愛是無私、無價的,愛心育人是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學生就如田里的一株株幼苗,渴望著陽光雨露,渴望著老師的關愛。我一直認為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愛心能滋潤童心。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一位好老師的關鍵條件!但是,僅有學校教育還不夠,必須和家長有良好的溝通,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最有利的!
我是一位小學老師,剛接手我現在的這個班時,班上一個又黑又瘦又小的男孩叫小嘉,特別引人注意,因為無論你講什么他都是呆呆地看著你,很委屈的樣子,一言不發。過了幾周,我發現他身上的衣服總是很臟,好幾次晨檢的時候都因為又長又黑的指甲被特別提醒。他對待學習的態度很懶散,一年級的知識大多從生活經驗中來,可他好多次都徘徊在及格線左右。我認為一年級的孩子認知水平都差不多,從未想過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對小嘉也是如此,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我便大力表揚、鼓勵他,可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
一天下班回家,我看見小嘉在校門口玩。出于關心,我走過去問他怎么還不回家,他指指不遠處的小攤,告訴我,他回家放好書包就出來和奶奶一起擺攤。我便走過去和他奶奶聊起來。閑聊中我知道了關于小嘉家庭的一些情況:
他媽媽不到二十歲就生下了小嘉,在他剛出生幾個月,媽媽就因為受不了家里的貧窮離開了,至今沒有一點音訊。小嘉爸爸太年輕就當爹了,對孩子并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常年在外工作,雖然工資不低,但并沒有給家里多少補貼。小嘉基本由爺爺奶奶帶大。多虧了國家的義務教育政策,不然,僅靠奶奶擺攤的錢小嘉根本不可能上學。小嘉小時候比較調皮,有一次玩火,不小心將家里的房子燒了,全家一無所有,于是搬到重慶來靠奶奶擺地攤為生。
人們每時每刻都有需求,這是人們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點。教育者要適時抓住孩子的需求點,讓他感受到人人都在關心他,信任他,感受到自己在他人心中的重要性。得知這樣的情況后,我聯系了小嘉的父親,希望他能和老師一起配合教育小嘉,通話中感覺到小嘉父親身上有很濃的社會氣息。根本不把我們老師放在眼里,我“二級甲等”的普通話還被他嘲笑了。我給他講了小嘉在學校的表現后,他并不驚訝,還很淡定地告訴我,孩子實在跟不上他就把孩子送回老家去學習。說實話,像我們這樣的農名工子弟校,學生的不穩定性太嚴重了,何況小嘉還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可我想讓小嘉在做我學生的日子里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正常地生活和學習。我多次和他父親聯系,都徒勞無果……
一天中午,給孩子們打完飯,還剩下很多菜,我和副班主任黃老師都覺得很可惜。突然我們看到小嘉吃得很小心,并且吃得只剩下肉了,我們覺得很奇怪,便問怎么回事。他說肉很香,他舍不得吃,想留到最后吃。現在這年代,我們從來不知道吃肉這么平常的事居然成了一種奢侈。我們聽了鼻子一酸。便讓他吃完飯把飯盒洗干凈,裝了滿滿的一盒肉讓他帶回家。就這樣過了幾天,小嘉吃完飯就主動去洗碗,等著我們給他裝菜。后來的一次考試,小嘉破天荒地考了92,我抓緊機會及時表揚了他,稱贊他學習能力很強,進步很大,并讓孩子們向他學習。這樣他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里漸漸有了小嘉的身影……
大約過了半個月,我接到了小嘉父親打來的電話。這一次,他態度變得異常謙卑,首先是感謝我和楊老師對他孩子的關心,然后還承認了自己對孩子的管教和關心的不足。說道深處還哽咽了,他說這么多年,他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以后他會盡力彌補。
慢慢地,我發現小嘉穿得也不那么臟了。一天,他興高采烈地告訴我說爸爸給他買了兩件新衣服,還說暑假帶他去廣東玩。小嘉逐漸開朗起來,和其他小朋友無異。我開心極了,這段時間的努力總算有了一點點收獲!
要關心每個學生,熱愛每個學生。陶行知先生《四塊糖》的故事是我永遠學習榜樣。教育無選擇性,只要是我們的學生,不論天資如何,性格如何,文化基礎如何,長相如何,都要平等相待。教師心中要有一桿秤,那就是“公正”,不偏愛一部分學生,冷落一部學生。現在,小嘉已是一個特別陽光活潑的孩子,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良好,喜歡幫助別人,尤其喜歡黏我。現在小嘉父親與我已經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每次家長會他都準時到場,小嘉也為自己的父親感到驕傲!看著小嘉和他父親的變化,我內心深處滿滿的都是欣慰!
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并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但如果僅止于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后,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而我,會一直在教育第一線,傳播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