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瓊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3
高校在積極踐行立德樹人的背景之下,提高對學生群體的關注程度,做好學生資助工作已經成為了一個必不可少的工作環節。高校學生的精準資助就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方法,也是讓貧困學生享受受教育機會,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方法。高校精準資助工作的實施,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和要求,積極尋求提高資助效能工作的方法。本文將著重就高校如何做好精準資助工作進行探究,以期為實際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依據。
高校精準資助工作不僅是影響學生未來成長發展的一件大事,還深刻影響到了國家以及社會的發展。這項工作要真正落到實處首先就需要在觀念上進行全面革新,用正確的觀念和明確的工作目標指引精準資助工作良性運轉和科學發展。在觀念創新層面,需要從以往的保障性資助轉變為發展性資助,就是因為資困助學不單單要解決好經濟困難學生物質層面上過于困乏的情況,更為主要的是要秉持生本原則,激發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得他們不再被動接受資助,而是主動提高生的綜合素質,推動自身成長成才,汲取更多的發展能量。從資助內容角度進行分析,應該從過去單一的解決生活層面上的困難轉變為多元化的資助,充分了解不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需要,并借助項目化手段實施精準化的工作方案,有效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合理需求。從資助手段上,要從他助轉化為自助,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擁有話語權以及主動權,既讓他們在物質層面上獲得保障,也要提高他們的精神與能力,讓自助育人的效果得到充分展現。
高校在推進精準資助工作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到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并不是簡單的給予物質上的支持,而是要始終秉持著育人導向,把育人和資助工作整合起來,最終構建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長效資助育人工作機制,構建一個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達成資助工作的目標。在革新資助模式構建精準資助體系的過程中,必須認清這項工作的系統性,做好任務與目標的分解,循序漸進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首先,要積極構建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識別指標系統,精準識別是實施精準資助的基礎與前提條件。在這一過程中要發揮先進科技手段的作用,做好對學生基礎資料的收集研究,做好各項材料的審核與實際情況的調查,并借助民主評議的方法,確定多個維度的評價指標,秉持定性和定量相整合的原則,完善指標體系,踐行精準識別與精準資助,維護資助的公平公正。其次,需要建立多元性的項目制資助工作體系。這一工作體系的建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內在需求以及具體狀況,給學生提供一個成長成才的平臺,從結果與靜態資助轉化成為過程與動態化的資助,讓每個受助學生真正享有發展自己以及收獲成功的機會。比方說設置創業基金,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學術創新與創業資金方面的支持。
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長效發展離不開規范完善的資助管理,而且做好資助管理工作還能夠明顯提高資助的精準化水平,全方位提高資助工作效能。在資助管理工作的實施方面,首先需要著手構建健全的資助管理制度。在筆者看來,高校與教育主管部門除了對當前已有的精準資助對象認定制度、經費管理制度、資助育人制度等進行不斷補充和優化外,還需要結合認定方面存在的不足構建專門的動態資助制度,讓因為突發情況出現的困難學生得到資助,也讓存在違法違紀與作假等行為的學生停止得到資助。當然還需要構建專門的資助監督制度,目的是維護整個資助工作公平公正。另外在資助管理工作建設當中,還需要著手建設高素質的管理團隊,保證資助管理工作隊伍既有很高的業務素質以及職業道德水平,又有對資助工作的耐心、責任心以及工作熱情,保證資助管理有效性。
高校是人才培育的搖籃,高校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和人才培養質量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面向高校學生實施精準制度是全社會盡早脫貧的有機構成部分,也是國家推進人才強國建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高校要認清精準資助工作的價值,并對這一工作的實施環節進行統籌安排,讓困難家庭傾注心意培養出來的學生可以有效接受高等教育,掌握更多本領,甚至是借助創業帶動周圍人共同致富,成為時代的佼佼者。這樣不僅能夠改變家庭與家族的命運,還有可能改變一個地區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