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華旺
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北京 100083
截止2018年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約700萬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本研究即是以某地級市的農村留守兒童為研究視角,運用調查研究、實地研究、文獻研究等社會工作研究方法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帶來幫助。
筆者所調查的地區基礎設施落后,當地沒有基礎產業,年輕人大部分外出務工,村莊空心化嚴重,家里多為老人和留守兒童。該地級市的某鄉村小學共有六個年級,每個年級人數在80人左右,共計493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196名,占到了全校學生的40%,留守兒童所占比例非常高,比較具有研究代表性。筆者從留守兒童中按照年級和性別進行配額隨機抽樣,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不足,從三到六年級學生中共抽取120名,采用集中填答法進行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16份。研究發現大部分兒童留守時間都比較長,75%的兒童家長外出務工時間在2年以上,但由于務工人員流向主要是周邊城市,交通、通信都比較方便,家長與孩子的聯系比較頻繁,大部分都是兩三天聯系一次,一小部分則是一周以上聯系一次,聯系方式多為電話和網絡,不過每年回家頻率基本都在2次以上,孩子對父母從事的工作也都有所了解。留守兒童都能按時去上學,但是有35%的留守兒童不能按時休息。留守兒童遇到困難多數向老師求助,其次是同學。留守兒童經常會有孤獨感,他們的娛樂方式80%以上為電子設備。
筆者義務在該鄉村小學進行了長達兩個多月的教學活動,與留守兒童共同生活,共同學習,通過參與觀察和非正式訪談了解留守兒童的狀況。
在兩個多月的教學活動中,筆者通過參與觀察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取得了留守兒童的信任,與他們建立了友善的關系。在課堂上,筆者注意到,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課上表現差別不大,都能做到認真聽講,在作業質量上,非留守兒童學生要好于留守兒童,筆者隨機詢問了幾個留守兒童,普遍原因是由于隔代撫養,沒有能力輔導他們功課。同時筆者觀察到,留守兒童除了自己最好的三兩個朋友,與其他同學交流不多,很多人的性格都靦腆、內向。在非正式訪談中,當問到“想念爸爸媽媽嗎”的問題時,大部分都說想,只有兩個回答無所謂。通過非正式訪談筆者發現留守兒童普遍缺乏自信,不善于溝通。他們意識到父母離家是因為錢,但是他們并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沒有認識到只有知識才能使他們擺脫貧困。
在對該地級市的留守兒童進行相關文獻研究時,筆者所用文獻主要包括:來自當地省工委的《***市的農村留守兒童情況調研報告》、來自人民網的《全國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現狀調查與實踐研究報告》、當地未成年保護中心摸底調查記錄以及當地政府官網所記錄的統計資料等等,留守兒童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通過文獻研究筆者發現,當地留守兒童比例為34.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6.1%,而又低于全國最高水平的51.3%。家庭方面,留守兒童與父母的關系較為松散,學習方面,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相似。對于心理狀況,留守兒童的班級感受要好于非留守兒童,而家庭認同意識則弱于非留守兒童。
(一)從政府角度來看,著力解決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入學問題,減少留守兒童數量,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經濟,為農民就近提供就業機會,引導勞動力在當地發展。當地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大力支持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保護工作,突出聯合力量,確保農村留守兒童保護工作順利開展。
(二)從學校角度來看,要充分發揮學校對留守兒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強農村學校的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師的專業培訓;同時鄉村學校配置齊全的文體活動器材,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有條件的學??梢云刚埿睦斫處?,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加強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和心理疏導。
(三)從家庭角度來看,要強化留守兒童父母的監護意識和教育責任,盡可能把孩子帶到身邊上學,如果條件不允許,也要通過電話、網絡等條件經常與孩子溝通,督促孩子學習,傾聽孩子心聲,每年多抽出時間回家看看孩子,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農村留守兒童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整個社會共同的責任,筆者通過運用社會工作研究方法,更深一步了解到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我們必須認識到,問題的解決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合力構建社會支持體系,消除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