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普安縣智華中學,貴州 普安 561500)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接觸數學,并且數學將伴隨人的一生。所以,數學教育比較重要,尤其是高中數學,是學生學習知識最快也是最多的時期,因此,高中數學的教育備受關注。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必須注重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的內在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強大動力。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進入了數學課堂,多媒體集聲音、圖像、文字等為一體,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生動活潑,可以化抽象為直觀,化無形為有形,化繁瑣為簡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踐證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科學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了想象,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強烈興趣,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欲望,對突出教育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讓學生學得快樂,教學教得輕松,對實現素質教育、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要讓學生感覺數學的學習也是非常有趣的,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數學的學習,會更好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要給學生太多壓力,不要總是告訴學生“堅持”,否則,大家提起數學就想到了無邊無際的數學題,做題是學習數學的精髓所在,是檢驗學習效果如何的手段,可以肯定地說,不做題肯定是不行的。但是,題海戰術也絕對是要不得的,做題時關鍵在于懂得解題思路,懂得解題方法就可以一躍而過,甚至就可以不做,而不必不管難度如何,一概做一遍,既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又耽誤了學習時間,如果在做題過程中,某些方面知識點的掌握已經非常熟練,那就可以跳過,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數學的素養。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整天忙于題海,必然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提高數學素質便是無從談起。這就要求關鍵是要跳出題外,看到題的本質,看到這道題所針對的知識點是什么。當然,遇到還沒有熟練掌握的知識點,就要反復進行有針對性地做題進行練習,一直到熟練掌握為止。這就要求教師格外開明,不囿于常規方可,要因材施教,甚至是因材給題,師生一起,以誠相待,有心靈的契合,相互理解和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素質的意識就會逐漸形成。天長日久,得心應手,趣味濃濃。這也是課堂教學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個性是生命的精華,是智慧的閃現。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與眾不同,各有所長,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優點經常贊賞學生。要知道,即使他們進入高中,他們仍然是大孩子,表揚的推動作用依然是非常見效的。在理解與表達方面,教師要鼓勵他們要有個性,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力,鼓勵學生大膽思維,勇于創新。課上如此,課下或者作業中也是如此。面對同一道題,學生的視覺不同,理解也有差異,學生就會產生不同的思路或解題方法,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最后的正確答案肯定是殊途同歸,這個解題的過程中就包含著學生各自不同的能力和創新因素,教師要及時引導、支持并鼓勵學生這種獨辟蹊徑的情況;一旦學生的做法得到教師的肯定,學生就會更加努力,就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潛力。當然,如果發生不成熟或者錯誤的想法,也是在所難免的,會令人感到忍俊不禁,但是,也要培植這種富有個性化的展示,珍視學生獨到思的寶貴火花;學會贊賞,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是件輕松和快樂的事情,讓知識的火花在課堂上綻放,讓情感在這里充分交融,讓學生感覺課堂是他們展示智慧的平臺,是點亮創新火花的寶地,而不再感覺數學是壓力,是困惑。注重科學設計課后練習,適當添加創新性的題,鼓勵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尋求一題多解,難題妙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針對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要及時引導和分析,遇到好的解題思路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即使有錯誤的見解也不要打擊,而是找出失誤的地方和原因,并對創新思維給予表揚,為學生的繼續努力加油助威。
不僅是數學老師,每個老師都應該研究一點心理學,要讓學生明白“學會”“會學”和“想學”的關系,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想學”是第一步,是最基本的,緊隨其后的就是“會學”,然后才會有“學會”。“想學”是愉快的,發乎于心,動之于外。想學才有動力,回答問題才會主動,這是最基礎的,“想學”,才會有學習興趣,才會克服重重困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課堂上教學效果非常好,學習了一個階段,到測試的時候,卻發現學生已經把很多知識忘得一干二凈,教師頭大,心急如焚。數學知識課本內容涵蓋在幾年的教科書里,學生學前忘后的事是屢見不鮮,甚至,最基本的知識,學生也能丟三落四,想不起來龍去脈。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復習,依據教學目標規定的內容,把知識要點系統化,為學生精心編制復習計劃,分內容、分步驟、分層次,精心編制復習題。鼓勵學生認真復習,不斷加深,徹底鞏固。在復習的過程中,查漏補缺,發現沒有掌握透的知識點,一定要反復練習,尤其是要熟練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測試形式也要多樣化,要有系統性,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產生厭學情緒。此外,在每次新授知識的時候,及時復習與之有關的就知識,以便做好過渡的準備,水到渠成,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做到溫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