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連平縣附城中學,廣東 連平 517100)
文言文無論在初中還是高中,都是一個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老師為此付出了許多的努力,但效果卻并不明顯。為了改變學生對文言文的死板印象,增強文言教學的吸引力,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可以說是為此進行深刻反思與積極改變,都力爭把自己的每一堂課上得趣味盎然。老師的付出不可謂不多,但有的卻效果并不好,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并沒有得到多少的提高。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的語文教師有些矯枉過正了。傳統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會逐字逐句就講解文章內容,以讓學生理順句子,弄懂文意為目的,沒有注重文言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藝術特點的講解,所以學生覺得文言枯燥乏味。而現在我們的許多語文教師認為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讓他們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他們自己就會主動去認真學習,因而忽視了對學生平時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重視他們對字詞與句式的積累。因此,我認為我們要想做到“言”“文”并重,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率,就一定要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朱熹曾經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我認為這是非常正確的,這種傳統也是我們是需要傳承的。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是高中生了,不需要朗讀了,只用默讀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朗讀不僅在高中需要,就是大學也是需要的。據科學研究,當我們在朗讀時,大腦的左右顳葉區都進入了活動狀態,這種活動直接影響著大腦額葉的深處,經常進行這樣的練習,就可以培養穩定的直覺與語感。
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首先,我們要消除學生的誤解,讓他們明白朗讀不僅僅是小學生與初中生的專利,高中生也同樣需要。其次,我們還要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他們愛上朗讀。語文課的早自習時間,我認為我們千萬不要占用學生的時間,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朗讀課文,尤其是我們的文言文。因為文言文學習的時間較短,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相對現代文來說更需花時間去培養。早自習時,可以讓學生預習新課,也可以讓他們復習并背誦學過的課文。再次,我們在課堂上也要給時間讓學生感受朗讀之美。有的教師覺得高中的語文課時本身就很緊,如果再讓學生在課堂上來朗讀,豈不是更加耽誤時間,因而放棄了課堂上的朗讀。可是,沒有朗讀也就讓學生缺少了感悟的一種手段。
比如,教學《勸學》時,當我讓學生借助注釋,通過合作討論學習,理清了文意之后,想讓他們來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我給他們提了三個問題:文中作者勸我們學什么?為什么勸我們學?勸我們如何學?許多學生都回答:“學習堅持,學習用心,學習善假于物”。這些答案似乎就是學生從文中讀出來的內容。實際上卻與作者的目的有不同。這時,我如果讓學生依次再往后去解決這個三個問題,就會浪費太多的時間。所以,我采用分組朗讀的方式,讓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找出文中多次出現的詞語,幫助學生以“君子”為突破口,過渡到君子之德的探討上,從而解決學什么的問題。
有了早自習的朗讀時間,再加上課堂中的朗讀感悟,學生不僅不再覺得朗讀“小兒科”,反而愛上了朗讀。
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有時候學生在課堂上很積極,聽得也很認真,但等到他們自己去閱讀時哪怕是學過的實詞或同樣的文言文句式,他們又出問題了,不會理解。這是為什么呢?通過我的調查分析,發現有的學生雖然已經是高中生了,但還是沒有學會在課后去復習,更談不上對自己學過的知識進行總結了。正因為這一點,學過的知識在他們那里還是一盤散沙,沒有一個知識體系,運用時就無法及時拿出來了。這就好比一個人的抽屜,里面的東西很多,可是全都亂放著,自己要用的時候只記得有這個東西,可是在那里卻不知道,自然也就沒法用上。
針對學生的這個問題,我在教學中就會用作業的形式來要求他們對學過的文言文知識進行復習、總結分類。每次學完了課文,我就要求學生對文中的多義詞、詞類活用、通假字等進行復習、總結,不僅如此,我還專門為此設計了練習,請學生鞏固。有了這些積累與鞏固,學生才可能在今后的閱讀中學會運用。像2019年廣東省的高考試卷中的文言文《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翻譯部分的第一個小題“乃短賈生……紛亂諸事。”中的“短”,我們可以根據句意判斷出它在這里就是詞語的活用——形容詞作動詞,“說壞話”。而后面的“亂”,如果我們照直翻譯,人怎么亂事呢?結合實詞的用法,我們常用的就是意動用法與使動用法,意動用法是以……為亂,認為……亂。放在這個句子里講不通,我們再看使動用法,使……亂,放進去就是使事情變得混亂,正好合適。解決了這兩個關鍵詞,那整個句子也就通了。
要想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僅僅靠課堂上認真聽課、課后做好總結還不夠。學生還需要把所學的文言文知識拿到課外閱讀中去運用,在運用中不斷鞏固提高。到了高中,許多學生就以自己學習時間緊張為借口,不愛閱讀課外書。他們不知道,課外閱讀也是一種學習,不僅可以鞏固我們所學的課內知識,還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我常利用課本所學知識來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材料,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學習了《燭之武退秦師》給他們推薦《鄭伯克段于鄢》;學習了《鴻門宴》給他們推薦《史記》;學習了《赤壁賦》給他們推薦《后赤壁賦》……課堂上我會引導學生去體會、分析文言文的藝術特色,在他們興致盎然的時候趁機向他們推薦具有相同風格的作品,讓他們更好地去欣賞。
我認為在高中的文言文教學中,我們只要能不斷創新,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課后做好學生的積累,就一定可以“言”“文”并重,提高他們的文言文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