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第九實驗小學,山東 臨沂 276034)
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璀璨瑰寶,蘊含豐富的藝術精粹與傳統文化思想,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小學美術教育時期是學生美術素養發展的啟蒙階段,此時如果融入國畫教育思想,將對豐富美術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美術創作素養具有積極的影響。該文立足于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研究國畫的教學價值和創新策略。
國畫是中國美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不僅包含我國獨特的美術風格,而且包含豐富的傳統民族文化,兼具美育和德育等教育功能。首先,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有效融入國畫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國畫鑒賞與創作意識,提升他們的國畫創作技能水平。如,在學習部分國畫知識后,學生可以靈活地運用自己所學的筆墨方法與造型技法等,利用毛筆在宣紙上作畫。其次,在美術教學中引入國畫教學,可以提升小學生的文化涵養,使他們更好地繼承與發展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最后,有效開展國畫教學,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感知能力與創作能力等美術能力的發展。新課程標準下,培養小學生美術素養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提升其審美感知能力與創造力,尤其是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國畫作品并進行大膽描繪,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審美感知能力與創造力。
小學生年紀尚小,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平時學習主要側重感性思維,他們更傾向于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而對于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往往缺乏學習動力。基于小學生的這種天性,教師在開展國畫教學時,要想方設法激發他們學習國畫知識的興趣,尤其是要注意改變以往側重講授為主的授課模式,不可過于強調國畫教學知識的專業性與技巧性,而更應該側重解放學生的藝術天性與創造力,使他們可以逐漸喜歡上國畫藝術。只有小學生對國畫作品等方面的知識產生興趣,他們才會持久保持學習國畫知識的興趣,才能高效學習與掌握國畫方面的有關知識。基于此,在開展國畫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發展規律和特征入手,立足于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的目標,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與生活化教學思想等,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國畫知識學習情境,使他們在良好的情境中學習國畫知識,這樣更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此外,在引導學生學習國畫知識時,教師要注意利用通俗易懂、簡潔生動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國畫作品的有關知識,不可長篇累牘地講授,否則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國畫教學方法的種類與形式眾多,關鍵在于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恰當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在新課程標準下,生本理念是開展國畫教學需要遵循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師時刻圍繞學生的身心發展與學習需求開展教學。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不可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或者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同一類型的圖畫學習任務,否則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基于此,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時,要注意密切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與興趣愛好等關鍵點,針對不同繪畫水平的學生布置不同的國畫作業或者應用不同的國畫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國畫教學目標。
為了進一步增強國畫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的國畫創作能力,教師要注意將一些國畫創作的技能、技巧與方法等傳授給學生,這也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保障。雖然新課標下小學美術課中國畫教學更加側重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和啟發,對于專業的國畫創作技巧不用過多講解,但是一些基本的國畫創作思路、方式方法與技能仍需要傳授給學生,力求可以做到國畫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訓練的有效結合,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國畫創作能力。考慮到小學生年紀比較小,教師在將國畫創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后,還要注意指導他們進行大量實踐訓練,幫助他們夯實課堂所學內容,牢固掌握所學的國畫創作技能,指導學生進行大膽創作。為了激發學生參與自主訓練的興趣,教師在為學生設置國畫創作主題時,可以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入手,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國畫創作主題,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綜上所述,國畫教學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的融入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培養學生的國畫鑒賞與創作意識,提升他們的國畫創作水平,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涵養,促進其審美、感知與創作等美術關鍵能力的發展。為了順利地開展國畫教學,教師應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創新國畫教學方法,并注意傳授學生基本的國畫創作技能,配合專項訓練,從而逐步提高他們的國畫創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