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第八小學,湖南 湘西 416000)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一直占有重要的角色,他們肩負著如何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這個方式又是學生所喜歡、所接受的。要做好這一步驟,教師們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經驗,特別是需要因材施教,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本文中的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是指在增強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前提下,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并創設具有實踐性和時效性的語文教學活動,增強學生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維創新能力。本文重點從實踐教學、實驗教學以及游戲教學三方面進行解析,旨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低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小,他們的抽象思維較差。假如教師只是平平淡淡地講授語文知識,不僅不利于學生吸收語文知識,而且更容易讓他們產生厭學心理。針對以上狀況,教師可以運用實踐教學法,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語文知識,理解語文知識,詮釋語文知識,提升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講授《秋天》這篇文章時,教師運用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課本中的秋天,提升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力。具體教師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著手。第一方面,開展教學。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簡單介紹課本中的秋天,降低學生的語文學習坡度,為下階段的小學語文實踐學習,打下基礎。第二方面,開展實踐教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塊到教室外面,尋找秋天。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你們看到的天空是什么顏色?樹葉呢?還能看到哪些課本中沒有的秋天的景色?你們想說點什么?第三方面,介紹實踐成果。在大部分學生探究結束后,教師進行詢問。小冉積極地舉手說:“我看到的天空,一部分是藍色的,還有一部分是粉紅色的。葉子大部分都變成了黃色,而且枯萎了。我想說生活中的秋天有的地方很美,有的地方也不太美。”教師適時地對學生說:“你的觀察很仔細。我們可以在實踐中,看到很多與書本所寫的不同內容。這就啟示我們不應完全相信課本,而是要親自實踐,證明書本內容的正確與否!”教師運用實踐教學法,開展語文教學,不僅延伸語文課堂,而且培養學生的細心觀察能力,增強他們的語文課本理解力。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以及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的這個特點,開展小學語文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增強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創設新型的實驗,增強他們的思維創造力。
例如,在講授《烏鴉喝水》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主要從以下三點開展教學。首先,準備實驗器材。教師主要準備以下實驗器材:帶有水的瓶子、小石子、吸管、抹布等等。其次,創設問題。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問題。教師在此作簡要介紹:一只小烏鴉看到水杯中的水面,思考我怎樣才能喝到杯子中的水呢?再次,開展試驗。教師對學生說:“你們可以運用手中的工具,思考如何烏鴉才能迅速喝到杯子中的水,要盡可能探究更多的方法!”最后,介紹成果。在大部分學生實驗結束后,教師詢問學生。小冉積極地舉手回答:“烏鴉可以將石子放入瓶子中,還可以用吸管吸,還能將抹布放入瓶子中,讓抹布吸水,之后喝抹布上的水。”教師可以運用實驗的方式,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讓學生加強對這部分語文知識的理解,增強他們思維的發散性,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生字教學一般枯燥無味,也是困擾低年級語文教師教學的難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運用游戲化教學法,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增強對語文生字的認知,提升識字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日、月、水、火》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開展猜字謎的游戲,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常識,激發他們生字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此簡要介紹教學過程。為了提升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教師對學生說:“我出一個字謎,大家猜一猜,它到底是什么!我會獎勵猜對者一個漂亮的本子。”小學生的興趣,陡然被調動起來。教師說道:“有時掛在樹梢,有時掛在天邊,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你們可以想象在天空中,是否會有符合要求的答案!”小冉積極地舉手說:“是月亮,月字!”教師運用猜字謎的方式,開展語文識字教學,既激發學生的語文識字學習興趣,又讓他們從字謎的角度加深對生字的理解和認知,獲得良好的識字教學效果。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更是祖國的未來,想要國之根本強大,就要從教育抓起。而在抓教育的同時,也請各位教師不要忘記了,學生也是血肉之軀,有自己的情感與思維方式,只有用對了方法,才能將璞玉打磨得更好;只有方法到位,才能真正做到教好學生。綜上所述,在提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從學生的年齡以及性格特點出發,創設集趣味性、時效性以及生活性于一體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