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葦蓮蘇鄉葦蓮蘇學區中心校,內蒙古 通遼 028325)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改革需要教師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思想理念的培養。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習不健康的行為習慣,盲目跟風追求所謂的“時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作為學生的心靈導師,應當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狀態,及時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認知,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拓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與進步。
初中學生的精力旺盛,好奇心重,對于外界的認識不清晰,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加上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沒有正確的樹立起來,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沾染上不良習慣。通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有效教學引導,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杜絕校園霸凌事件和打架斗毆事件的發生,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正向發展,樹立學生的法治觀念和道德意識。
有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能夠培養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要求學生遵守國家法律,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和生活方式,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合理運用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初中教學的教育主體是學生,單純依靠教師的教學引導效果有限,需要教師與學生家長進行配合教育,針對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發展進行有效的教育培養。初中道德與法治與家庭教育的培養息息相關,教師可以保持與家長的溝通,及時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心理波動,雙管齊下,共同建立學生的道德與法律意識,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與心理素質。家長和教師作為學生的學習榜樣需要以身作則。例如,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中“行己有恥”一課,學生可以監督家長和教師的行為舉止,及時指正家長和老師的錯誤,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力量。
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開拓知識視野,學生在專題講座中了解更多的法律道德知識,也能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與專業的教師進行溝通,了解正確的行為做法,解除內心中的學習疑惑。例如:學校定期與專業的教育部門或者法治單位進行合作,開展相關的“法治活動專題講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舉行小型的教學活動,將學生分配成不同的學習興趣小組進行“法治辯論會”等小活動,幫助學生深入研究課堂知識內容,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創新,不要拘泥于學習形式,主動進行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
信息化的發展時代,需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與時俱進,及時跟進國家政策,將法治知識和新聞大事與學生進行講解分析,幫助學生了解時事政治,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同時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多元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例如:《交友的智慧》一課學習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的教學內容和具體實例,幫助學生掌握課程教學知識;其次,利用思維導圖的模式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知識體系,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網絡交友的利與弊”辯論活動,幫助學生清晰的掌握網絡交友的利弊;最后,引導學生正確進行網絡溝通,注重保護自身的信息和隱私,慎重進行網絡交友,拒絕網戀等危險行為。
學生在初中階段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生活問題和學習問題,學生本身的是非觀念沒有得到有效的建立,教師和家長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方便掌握學生的內心發展狀態,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交流平臺與學生和家長組成一個匿名群,將自己不愿意或者不好和大家說的問題,在匿名群中與大家交流,家長和教師不知道具體學生的身份,學生就不會擔心自己的問題被暴露,保證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教師和家長針對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生快速明辨是非和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僅是教師一個人的教學職責,也是學校與家長的共同教學義務,通過強強聯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和道德法律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提升初中道德與法律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保證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