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寧谷鎮張家井小學,貴州 安順 561000)
插圖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又對文章進行著重要的補充和詮釋。在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幾乎每篇課文都有插圖,栩栩如生的動物,五彩繽紛的植物,活靈活現的人物,還有那迷人的山川河流、田野草原更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種圖文并茂的教材編排,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也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有利于培養觀察、思維和語言表達等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充分利用課本中插圖這一生動的教材,充分發揮插圖的獨到作用,讓它為教學服務,成為課堂教學的又一道“美味佳肴”,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沒有興趣,課堂氣氛難以活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色彩鮮艷,形式多樣,生動活潑,通過讓學生觀察這些插圖引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地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學《三個小伙伴》時,教者先出示第一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了解圖意:三個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樹,但除了扛著一棵小樹苗,什么工具也沒帶。這時,學生心中不由得有了一絲疑惑:怎么上山栽樹,什么工具也不帶呀?此時,教者緊緊抓住這一疑惑,隨即出示第二幅圖:三個小伙伴把小樹栽好了,而且高興得圍著小樹又跳又笑。這時,學生心中的疑惑更大了:明明什么工具也沒帶,它們是怎么把小樹栽好的呢?這樣一下子,學生頓時來了勁,恨不得馬上找到答案,自然而然地也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新課文的內容上來,為掌握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優美,但學生翻開書,首先吸引他們眼球的一定是色彩艷麗、生動形象的插圖。低年級學生尤其愛看插圖。因此,上課時,我在注重培養學生領悟語言魅力的同時,從不忽視插圖的作用。在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時,我這樣提問:“同學們,圖上畫著誰?它們分別在哪里?”然后又問:“烏鴉站在樹枝上心情怎樣?它心里會想什么?狐貍在想什么?從哪兒看出來?”學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有的說:“烏鴉找到了一片肉,心里很開心。它想今天可以吃肉了。”有的說:“狐貍在想一定要把烏鴉嘴里的肉騙過來。”有的說:“狐貍的眼睛睜得大大的,看著烏鴉嘴里的肉,饞得直流口水。我有一次特別想吃東西時就流口水的。”此時教室里一片笑聲。學生的思維打開了,一個一個搶著說話,把狐貍和烏鴉當時的表現、想法說得活靈活現。教材“活”了,學生“活”了,課堂“活”了,教學效果十分理想。如果沒有插圖,孩子們的思維可能就會被文字禁錮,課堂上也就不會有這樣師生互動的場面。插圖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學生的思維。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知識少,理解能力也較差,對一些抽象的知識很難理解,往往也不感興趣,而對具體可感的彩圖卻興致勃勃。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巧用課文中的插圖來幫助學生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直觀形象地理解意思。如在教學《雨點》時,如何讓學生通過雨點的動態變化來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點是本文教學的一大難點。這時,課文中那一幅幅具體形象的彩圖為我們提供了方法,教者只需出示這些圖畫,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分別是哪幅,并說說原因。通過找圖畫、細觀察、說原因,讓學生了解到:池塘里的水很平靜,看上去一動也不動;小溪里的水慢慢地流呀流;江河里的水流得很急,后浪推前浪,奔騰向前;海洋里波濤洶涌,一浪更比一浪高。由此水到渠成,突破了難點,進而也突破了本文的重點:對“睡覺、散步、奔跑”的理解,真可謂一箭雙雕呀!
觀察能力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對小學生來說,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對于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能力,都有直接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細心觀察插圖的習慣,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學時,要注意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如順序、主次等。《鄉下人家》一課的插圖生動形象,把鄉下人家的美麗景色盡情地描繪出來。課堂上我讓學生先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學生一開始抓不住順序,看到哪兒說哪兒,有些凌亂。然后我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說,學生仔細看圖后找到了順序,有的先說房前屋后的景物,再說門前的小河,最后說遠處的村落、群山;有的只抓一處景物,先說門前,接著說屋后,最后說房子旁邊。在正確的引導下,學生的觀察變得有序了,條理清楚了,以后他遇到類似的圖也能有條理地觀察描述。
魯迅先生曾說:“書籍的畫,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的興趣的,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種宣傳畫。”因此,課文中的插圖對于延伸文字內容大有裨益,這不僅給學生帶來了閱讀的愉悅,而且還產生了聯想,因而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啟動了發散思維,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學生在理解了課文以后,我們仍可利用插圖讓學生大膽地想象,續編故事。如《狐貍和烏鴉》一課寫了狐貍說了三次好話,終于騙取了烏鴉嘴里的肉。學完課文后,我們仍然可以借助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烏鴉不甘心受騙,第二天它又叼了一塊肉站在樹枝上……這次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學生的思維頓時被打開了,一個個精彩、離奇的故事也便誕生了。這樣,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進行了說話訓練,提高了說話能力。
課文插圖是輔助學生學習課文的一種手段,是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一座橋梁,是深化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有效載體。它決不僅僅是一種擺設和點綴,它應是提升教材內在品質的潤滑劑,是錦上添花的方式,作為教師,我們應認真地研讀插圖,與插圖展開有效對話,在對話中擺正觀圖與學文的關系,合理地利用插圖,充分發揮插圖的功效,讓教學因插圖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