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市更生學校,四川 樂山 614000)
版畫是中華民族一門獨特而優(yōu)秀的藝術和文化手藝,更是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重要寄寓形式。因此,如何讓傳統(tǒng)的版畫在新時代迸發(fā)出新的活力,展現(xiàn)出別樣的魅力就成為了我們廣大美術教師教學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之一。版畫教學不僅僅能夠塑造學生多樣化的審美情趣,還能夠幫助學生從版畫的設計、制作以及美化過程中獲得心智的成熟以及基本實踐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對初中美術教學中的版畫教學部分進行了探索,并形成了以下一些觀點。
美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不僅要求學習者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更要求學習者具有實踐的意識、能力和技巧。因此,作為美術教師的我們在進行版畫教學的時候也必須要形成自身特色,主動強調和突出學生在版畫學習過程中的價值,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和制作版畫的實踐能力。
就目前的初中版畫教學情況來看,由于版畫形式的特殊性,大多數(shù)學生并不了解版畫,也不愿意嘗試版畫制作,與版畫藝術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距離感。因此,美術教師在實施版畫教學策略的時候,更要考慮和采取有效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參與到版畫的設計和制作過程中,突出學生在版畫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己拿起材料繪制、雕刻和美化版畫,以這種方式來增強學生的版畫學習體驗感。同時,為了克服學生學習版畫時的陌生感,教師還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構建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學課堂,樂于讓學生進行實踐,敢于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版畫學習積極性,并最終提高版畫教學的效率。
無論是學習什么知識,都沒有一步登天的捷徑,也沒有一蹴而就的速成辦法。學習者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朝著學習目標前進。而對于我們教師來說,無論是指導學生方法還是傳授版畫技巧也沒有任何捷徑可言,只有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以打好學生的版畫基礎為起點,形成層次化的教學結構才能夠打造有效的教學課堂。因此,一方面,教師要合理規(guī)劃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內容,打好學生的版畫創(chuàng)作基礎。譬如低年級的學生主要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是了解版畫歷史等理論知識,培養(yǎng)版畫制作的興趣即可。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掌握基礎的雕刻手法,積極進行作品臨摹,以此來培養(yǎng)版畫創(chuàng)作的手感與技巧。而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則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設計和創(chuàng)作,跳出作品臨摹的局限,形成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另一方面,針對基礎、興趣、能力差異不同的學生,教師應當合理因材施教,給予不同學習指導意見,盡可能實現(xiàn)優(yōu)者更優(yōu),差者補差,從而提升版畫教學的公平性與科學性。
大多數(shù)學習版畫的學生都缺乏基礎技能和理論認知,因此,如果教師一開始就讓學生自行進行版畫創(chuàng)作是相當不切實際的。事實上,真正能夠帶動學生學習情緒,提高學生版畫制作技巧的策略必須要教師和學生兩者共同參與,將教師的講解演示與學生的實踐操作充分結合起來。
在教師演示講解環(huán)節(jié)中,首先,教師要從理論教學向實踐教學科學過渡,幫助學生逐步適應版畫學習的內容。其次,教師要將語言講解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通過語言細化操作要點,借助操作實化語言分析的方式來豐富學生的理解,提高版畫教學效率。譬如教師在講解刻法的時候,就要邊運用語言來講清楚刀尖的位置和角度,邊實際操作演示給學生看。當教師講解演示結束之后,則要引導學生根據(jù)學到的知識進行模仿嘗試,追尋版畫制作的感覺。學生自主實踐過程中教師也不能有所松懈,而是要從啟發(fā)者和觀察者的角度出發(fā),矯正學生的手法、姿勢等錯誤,提升學生的版畫創(chuàng)作規(guī)范性。只有這樣將教師與學生兩者的角色人物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歸屬感與認可度。
當學生掌握一定的版畫技巧之后,我們教師就不能夠再重復單調的灌輸式教學,而要將學習的主導權交給學生,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與個性化的設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并不斷推動自身創(chuàng)作意識、創(chuàng)作技巧提升。
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文獻資料以及互動討論中積累版畫創(chuàng)作的靈感與創(chuàng)意,以此來為后續(xù)的版畫實踐打好基礎。另一方面,教師要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能進行實踐操作的機會。譬如教師給出版畫主題,讓學生自己選擇和設計版畫的內容,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版畫制作任務。或者教師開展各類版畫競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能。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版畫水平,并積累起學習版畫的信心和興趣。
任何一門技術和任何一項創(chuàng)作活動都必須要以豐富的內涵底蘊為骨架,以豐富的靈感感悟為支撐,這樣才能保證創(chuàng)作動力的不竭與作品的深度。這一觀念對于版畫學習者來說同樣適用,只有學生認可了版畫的歷史,了解了版畫藝術背后的文化底蘊才能夠保持長久的創(chuàng)作熱情以及不竭的創(chuàng)作動力。因此,在實踐教學活動之外,教師還要積極開展版畫文化教育活動,以加強對學生版畫文化的熏陶來推動文化傳承,培養(yǎng)學生版畫創(chuàng)造興趣。課堂上,教師要堅持實踐演示與文化展示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善于通過多媒體視頻、圖片等形式,借助歷史故事、傳統(tǒng)習俗等媒介來豐富版畫的形象,加深學生的印象。在課堂外,教師要積極開展版畫文化相關的講座、學習會以及參觀活動等,借助這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文化熏陶,幫助學生在歷史文化浸潤之下不斷提高自己的版畫創(chuàng)作積極性。
總而言之,版畫藝術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突出的教學價值使得我們廣大美術教師必須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并將其與專業(yè)化的教學課堂,學生的生活日常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在保護和弘揚傳統(tǒng)歷史藝術和文化的同時,對學生的思想、審美及行為習慣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當然,版畫教學是一個不能急于求成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循序漸進,逐步釋放版畫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最終達到育君子,傳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