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寶
(防城港市高級中學 廣西防城港 538000)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品格。中國共產黨人傳承著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傳統文化,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和培養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品格、修養,并不斷孕育著黨的發展壯大。
春秋時期管仲第一次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尚書》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有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些都是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直接體現。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優秀傳統思想的引導下,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從黨的性質、宗旨、執政理念的確立,到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再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十九大報告,“民本思想”這一優秀傳統文化時刻綻放著時代的光芒。在社會主義建設個改革的實踐中,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莫振高、黃文秀等一批批優秀杰出的優秀共產黨員代表,不圖名利、辛勤勞動、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賦予古代民本思想以新的內涵,將“以人為本 執政為民”思想不斷延續。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解決溫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已經向我們展開,民族自豪感、人民幸福感油然而生,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們必將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道德經》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中國古人認為,人的行為需要順應客觀的自然規律。無論是孟子的“仁民愛物”,還是張載的“民胞物與”,都將人類與萬物看成宇宙中的成員,人并非凌駕于萬物之上的主宰者,而是與萬物緊密相連、平等互利的生命體。現今,我們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保護生態環境基本國策”等等,無不踐行“道法自然”、人與自然和平相處這一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理念,也是今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遵循”,“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們黨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強調自然不再僅僅作為工具存在,而是通過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尋求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這是對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動實踐。
2017年3月始,“藍天保衛戰”打響,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一理念指導下,全國各地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改善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防城港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要論述和習近平總書記“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的重要指示精神,樹立“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確立“生態立市”“生態優先”的發展戰略,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展示給了全國各地的到港人士。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途徑之一“推陳出新 革故鼎新”。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社會實踐的發展,帶來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變化,要求文化體現新的時代精神,即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精神。幾千年來,中華文化兼容并蓄、吐故納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通過自我革新,不斷產生強大的文化動能。而中共共產黨思想意識形態的發展亦是如此。
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傳承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傳承者,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也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歷程。隨著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國化的推進,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指導思想,實現了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新的理念、思路、辦法、手段,在進行社會革命的同時,我們黨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推動著我們不斷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邁進。
文化孕育思想,思想指導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在黨的建設中不斷彰顯,在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花已悄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