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嫻 鄭紅梅
(江西警察學院 江西南昌 330100)
公安民警作為我國法治工作中較大的一支隊伍,是依法治國的重要依托和抓手。近年來,公安隊伍日益壯大,公安工作的專業化程度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滿足公安機關對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通過考試招錄了一大批公安、政法等高校畢業生,為公安隊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招錄公安民警(近三年公安機關招錄的人民警察,以下簡稱“新民警”)是公安隊伍中的新鮮血液,是未來公安工作的“頂梁柱”,對其的能力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研究以江西省近三年新招錄的的公安民警為調查樣本,對其工作現狀進行研究,并據此提出提高新民警工作能力,進而提高所屬公安機關整體效能的對策,以期為公安院校培養公安專業人才提供更多思考。
本次研究采取無記名網絡問卷形式進行調查,研究對象針對的是江西省近三年(2017年至2019年)新招錄的公安民警,并在全省范圍內選取了不同崗位的公安民警作為樣本,所抽取的樣本涉及治安民警、刑警、交警、特巡警、監管、網安等,基本涵蓋各個警種。
本次調查結合公安工作的實際以及新民警的特點,共設計了反映新民警工作狀況的16項內容。這些內容涵蓋了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工作能力、工作情況以及對自身工作現狀的滿意度這幾個方面。
在公安招錄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這批新民警普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文化素養以及堅實的專業基礎,其中大部分具有本科學歷,還有一部分具備研究生學歷。從調查中“能否適應工作崗位”以及“參加工作多久后才適應工作崗位”這兩項結果來看:92.92%的新民警能夠適應,并且其中52.06%的新民警能在一個月之內適應當前工作,另外半年之內的占到35.56%、一年之內的占到9.84%、一年以上才適應的僅占到2.54%。整體上看,他們能夠較快地適應各自的工作崗位,成為業務工作的中堅力量,并有力推動公安隊伍朝著正規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但是,這些新民警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由于身份的過渡、對執法環境的不熟悉以及工作強度、隊伍管理等主客觀原因,也會出現一些問題。
從調查問卷中“對自身的工作現狀是否滿意”這一選項的結果來看,54.28%的新民警認為滿意;45.72%認為不滿意。其中不滿意占據了一定的比重,其存在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到這些新民警工作的積極性,繼而給公安隊伍的教育與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知識儲備不夠。從整體上來說,近年來新招錄公安民警的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文化素養方面。大部分新錄用民警都擁有本科學歷,他們接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掌握了一定的公安專業基礎知識,學習接受能力都很強。在入警前,已有30.97%的新民警通過了基本級執法資格考試,另有55.46%的新民警在入警第一年內通過。但因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有限,所獲得的知識也有限,大部分新民警在參加工作后覺得自己的知識儲備還不夠。其中有69.03%的新民警認為自己法律、業務知識掌握不夠;58.11%的新民警認為自己文字寫作能力不夠;除此之外,還有計算機操作能力不高、執法程序不熟悉等問題。
理論與實踐脫節。通過調查發現,新民警在工作中面臨的較大問題之一就是所學警務知識在實踐中難以致用,不知如何將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尤其是紛繁復雜的基層工作結合起來。部分新民警在工作初期常常因為只會生搬硬套理論知識、工作方法僵化而手足無措。入職后因為對理論知識理解不到位而使實際操作出現問題,或者現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出現矛盾等情況,而對自己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導致壓力產生,甚至出現放棄的心理。
溝通能力不足。在“工作中自身的短板”這一選項中,有55.75%的新民警認為自己群眾工作能力不夠,而做好群眾工作的關鍵就是要會和群眾溝通。尤其是基層民警,基本每天都要和群眾打交道,因為缺乏與群眾交流的語言藝術、技巧等,往往導致部分新民警現場處置、矛盾糾紛調解等能力也不高。當然,除了與群眾的溝通之外,有些新民警與同事和領導的溝通也不是很順利,對工作的有效開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工作時間長,休息不穩定。從“每周工作時長”這一選項的結果來看,40小時(5天*8小時)之內的占到18.58%;40-44小時的占到16.22%;超過44小時的占到65.19%,達到一半以上。從“每周休息天數”這一選項的結果來看,每周兩天的占到41.89%;每周一天的占到34.81%;不到一天的占到20.06%;超過兩天的占到3.24%。有一半以上的新民警每周休息時間不超過一天,甚至有些新民警每周休息的時間不到一天。由此可見,目前新民警在工作中加班情況較為普遍。更有些新民警表示工作占據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加班和值班陷入一個循環,休息時間不穩定,加班、熬夜已成了常態。
工作強度大,壓力大。在“對新招錄公安民警工作現狀的看法”這一開放性問答題中,不少新民警談到工作強度大、壓力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層警力不足,負擔重,很多新民警一上崗就被安排較多工作,就要開始直面執法。從“第一次辦理行政案件的時間(主辦或協辦)”這一選項的結果來看,剛入警就開始辦理的占到29.2%,入警后一年之內辦理的占到30.38%?!暗谝淮无k理刑事案件的時間(主辦或協辦)”的結果中,剛入警就開始辦理的占到17.7%,入警后一年之內辦理的占到33.92%。無論是行政案件還是刑事案件,均有一半以上的新民警在入警一年之內參與過辦理。有些基層還出現“一警多職”的現象,新民警不僅要辦理治安案件,還要協助戶籍管理或者參與刑事案件偵查等,使得部分新民警身心疲憊。
崗位與專業不匹配。從調查的結果來看,部分新民警提到入職后工作的崗位與本科學習所選的專業不相符和,因為警種不同,工作的內容也有所差別,很多知識要重新學起。例如,本科選擇了偵查學專業,通過四年的努力學習,掌握了偵查學的基本理論,熟悉了各種偵查方法、技術和措施,但是入警后被分配到交通管理部門、監獄管理部門或者戶籍管理部門等。由于專業不對口,所分配的工作也不是自己興趣之所在,重新學習容易讓部分新民警產生倦怠、焦慮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工作的積極性。
待遇低,對新警保護不夠。新入職民警整體上工資較低,工資與其超負荷的工作形成較大反差,容易形成心理落差。除了在待遇上,有些“從優待警”的政策也落實不到位。從“個人單警裝備是否配發齊全”這一選項的結果來看,未配發的占到33.92%;配發不齊全的占到24.78%,兩者占到一半以上。從“在工作中是否使用過警械或武器”這一選項的結果來看,52.21%的新民警在工作中從未使用過警械或武器。另外,有26.25%的新民警在工作中曾受過傷,部分新民警在警械武器裝備上得不到保障。同時有部分新民警表示,入職后相關崗位的培訓不及時、專業化培訓不夠。這些也會在不同程度上打擊新民警的工作積極性。
除了工作能力和工作環境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也會影響到新民警的工作狀況,例如:身份過渡的不適應。新民警由在校學生突然轉變為一名執法者,不僅要樹立良好的警察形象,還要和各種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面對復雜的工作對象和環境,部分新民警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容易出現悲觀、焦慮等心理問題。還有部分新民警被分配到外地工作,尤其是鄉鎮派出所等基層,不懂本地方言成為他們工作中的一大障礙。同時,在本次調查中有38.94%的新民警認為自己身體素質不夠,面對高強度的工作時,體力跟不上,時常感到累,繼而影響工作的積極性。
通過上述調查,我們可以發現新民警整體上對自身都有較清楚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對公安工作抱有一定的熱情和積極性。但由于種種原因難免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對他們今后的工作和發展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針對這些困難,筆者將從以下幾個角度提出一些建議和思考:
一方面,初入警肯定會有很多不適應,新民警要學會調整心態,轉換角色。首先在思想上就要樹立正確的從警觀念,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當然,自步入崗位后,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壓力倍增,既然選擇了警察這份職業,就要學會去應對壓力。例如掌握一些自我調適的方法,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良情緒產生之后,學會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等合理的方式進行適當的情緒宣泄。其次,新民警可以結合自己的能力、性格特點等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在不同階段為自己設立符合實際的目標,并及時調整目標,以增強工作上的滿足感。另一方面,新民警參加工作后不能滿足于已掌握的知識,要把學習作為一種常態和習慣。首先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自己對政策、法律和業務的理解與把握。其次,要多向經驗豐富的民警請教,在實踐中不怕犯錯,勤于反思和總結,逐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型、知識型和專業型民警。最后,新民警還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身體健康。
為了讓新民警能夠盡快適應工作崗位,調動和保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各地公安機關一方面應當將“從優待警”落到實處。要堅持科學用警、合理用警的原則,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充分運用警力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工作內容,做到勞逸結合,落實新民警的休假制度。要完善單警裝備等各種軟硬件設施和條件,維護新民警的正當權益,為新民警在適應階段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并對工作完成較好的適當給與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獎勵,激發其工作的信心和潛能。要關心新民警的身心健康,讓其感受到組織的關愛。
另一方面,要強化新民警的培訓。首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新民警樹立正確的從業觀和價值觀,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和作為人民警察的自豪感,以便更快地融入警察隊伍,積極地完成各項工作。其次,要結合崗位特點,強化以業務知識為主的培訓。崗位培訓要緊扣幫助新民警盡快適應公安工作的需求,堅持學以致用,確保培訓質量。例如可以根據不同崗位、不同個體的執法能力情況,分批次開展不同手段、不同層次的培訓,使培訓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同時不能忽略心理培訓。最后,要建立新民警傳幫帶工作的長效機制。在工作中學習是提升新民警執法能力最有效的手段,而通過老民警在業務上的指導和傳授的工作經驗能夠最快的讓新民警適應當前的工作環境,進入工作狀態,提高實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公安院校作為培養公安工作接班人的主要陣地,要著力提高學校自身的人才培養質量,為國家提供符合公安實戰需求、業務能力強的專門人才。一方面,要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教師是關鍵,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公安院校首先要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公安專業的教師既要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實戰能力。公安院校要進一步制定可持續的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引進高層次人才,優化專業教師隊伍結構,建立和發展“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繼而為公安機關培養和輸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另一方面,公安院校要根據社會變革以及政策變化,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過程中既要強調人才培養的專業素質,又要強調人才培養的政治素質。同時圍繞人才培養新目標,修訂完善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應充分考慮到公安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專業設置與行業需求的結合、課程設置與職業要求的結合,在培養目標上,突出實戰化人才培養。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不斷推動教學改革、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院局”合作等,著力提高公安院校學生的實戰能力,增強學生對公安工作崗位的整體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