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西增
(景德鎮(zhèn)學院,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0)
近年來大眾健身領域出現體適能概念,最早由美國健康體育舞蹈組織在1987年提出,計劃體現了學校體育發(fā)展趨勢,由于體適能與人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健康體適能在提高學習效率,預防疾病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發(fā)達國家得到大眾廣泛重視參與,近幾年我國開始對體適能的研究,相關理論方法在體育俱樂部得到應用,一些高校開始對體適能探討研究。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但國民體質監(jiān)測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大學體育教育教學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高校肩負實現學校全面素質教育體育教學使命,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反映出高校體育教學多方面不足,改革創(chuàng)新大學體育教學模式,設計針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需要的體適能教育非常必要。
體適能是體育健康教育領域新興的外來術語,最早為美國科學家提出,旨在幫助青少年兒童理解終身體育活動的價值。計劃核心內容是改善有氧體適能,身體成分等作用與健康相關知識方法,體適能體育名詞在各國出現,不同國家地區(qū)對體適能的概念有不同的認識。
美國運動醫(yī)學會認為體適能包括健康與技能體適能,基胺可歸納體適能是機體維護健康的基礎,是保持愉快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20世紀80年代初生理學界率先引入體適能概念,認為是反映機體適應外界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指標,是運動訓練新思想的指導性概念。不同專家學者對體適能的表述不同,對體適能視為人類適應生活所需具備完成體力活動的能力的內涵認識基本一致。廣義的體適能是身體適應能力,包括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能力與疾病抵抗能力,狹義的體適能專指身體適能。世衛(wèi)組織對體適能的定義是除應付日常工作身體不會感到過度疲軟,有余力享受休閑的能力。
高校體育教學中引入體適能教育理念,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大學生體質狀況逐年下降,引入科學的教育理念指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發(fā)展,提升學生身心素質發(fā)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體適能教育理念引入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作用體現在為滿足學生需求提供支撐,豐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等。當前學校教育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教學中滿足學生需求是學校發(fā)展的關鍵。體適能理念為學校滿足學生需求提供了依據。體適能教育能滿足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求,根據學生差異制定教育內容。普通學生與運動隊學生體育課程不同,運動隊學生是具有體育運動天賦優(yōu)勢的學生,體適能教育主要針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對學生劃分要考慮學生身心發(fā)展狀況,進行不同課程教學內容的確定,為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提供依據。
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滯后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高校體育課教學中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體育課教學不受重視等問題,提高高校體育課教學質量,需要在體適能教育理念指導下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革。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差異制定針對性的鍛煉計劃等措施促進體育教學改革發(fā)展。
高校開展體育教學主要針對學生獨立體育鍛煉態(tài)度等培養(yǎng),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的體育教學要將健康體育鍛煉方式等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提高體育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基礎。體育課教學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課教學中要貫徹體適能教育理念,首先要讓學生對體育知識有一定了解,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后結合學生情況制定體育鍛煉計劃,為學生留出部分時間練習,對學生鍛煉效果進行評價。
體育課教學中要為學生制定針對性的鍛煉計劃,讓學生學會對自身體育鍛煉間自評,使學生將所學體育知識應用于體育鍛煉中,基于體適能教育理念制定體育鍛煉計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為學生長期鍛煉習慣養(yǎng)成奠定基礎。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發(fā)展,傳統教學模式無法適應當前體育教學需求。體育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學中要以體適能教育為基礎,強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為學生傳授健康體育鍛煉方法,使學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完成體育課程教學后要進行相應教學評價,應基于體適能教育理念完成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體育認知等進行綜合評價,體育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入體時能教育可以發(fā)揮在體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為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等形成提供幫助。體育課教學改革是我國體育教學發(fā)展趨勢,體適能教育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有助于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fā)展。
健康體適能教育理念是體育教育新興科學教育理念,對指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健康體適能理念引入我國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得到推廣取得良好成效,由于各地對體適能教育理解不同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不同的操作方式,要想充分發(fā)揮體適能教育理念的指導作用,需要深入理解體適能教育的內涵,結合高校體育教學實際與學生身體素質條件,針對性地制定體育教學訓練計劃,增強高校體育教學的實效性,促進體適能教育作用的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