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明
(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外語外貿學院,廣東 茂名 525000)
在千變萬化的網絡時代,網絡語言充斥我們的方方面面,而淋語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受眾甚廣,為語言表達增添了無限活力,也影響我們對語言的認知。對淋語的概念及翻譯策略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網絡語言的特點,同時也能讓讀者掌握一定的翻譯技巧,自如應對生活中遇到的網絡語言。
1910年,埃茲拉·龐德提出了“語言能量”的概念,認為語言自身具有生命力,能夠適應各種環境,產生變異而生存下來,這種生命力就是語言能量。語言是具有能量的,詞語在結構中與其他詞語在特定的環境下產生新的聯系,得到新的品質,給語言帶來新的“活力”。詞語之間能相互“傳電”,產生某些品質,詞語在文本結構中的位置能夠產生一種活力的結合,萌發新的能量。
語言的能量有大有小,有強有弱,會消亡,也會重生。每個詞語都有其能量,單獨的字構成的詞,能量很小,若和其他字構成新的詞語,能量將變大。隨著時間流逝,有些詞語逐漸淡出群眾視線,面臨消失,但是經過創新改造,便具備新的能量。龐德認為詞語處于不斷的運動中,稱其為“運動中的詞語”(words in action)。詞語的意義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發展,以及不同文化環境的影響,不斷發生變化,產生新能量。
淋語不是一種系統化發展的語言,而是網絡時代的產物,屬于網絡語言的一種。淋語指蔡依林公開發表的言論,音樂中的歌詞,社交媒體發布的話語等等。此外,網友也會加入到淋語的創造中。淋語具有強烈的趣味性、幽默性、簡潔性、創造性及多樣性,能吸引讀者的注意,主要分為必會淋語、語氣助詞、歌詞專詞、高級淋語四個類型。必會淋語是淋語文化系統中最基本的詞語,如:淋淋(蔡依林)、騎士(蔡依林的粉絲)。語氣助詞改變傳統語言用法,無論名詞或動詞皆可做語氣助詞。歌詞專詞源于蔡依林歌詞中的某些詞語,但其意境含義已發生改變,如走鋼索(為追求心愛的事物鋌而走險)、恒河水(包治百病的良藥)。高級淋語以諧音字或錯別字的形式出現,更有感情色彩,如高貴冷艷(出口傷人的人)、洗翻(喜歡)等。
淋語作為新型網絡語言,不斷沖擊傳統語言表達,以網絡為橋梁迅猛發展。其豐富的語言特色具有強大的語言能量,體現了獨特的思維和認知。下面從舊詞新義和創造詞語來解讀淋語的獨特魅力,分析其承載的語言能量。
語言能量觀認為,詞語處在不斷的運動中,能量越大,其使用頻率高,關注度高;能量越小,詞語逐漸淡出使用;面臨淘汰的舊詞,經過翻新之后,煥發新能量,重新進入大眾視線。如下表中的舊詞新義:
另一類創造詞語,是通過想象創造出從未見過的詞語。根據語言能量觀,詞語通過重組并置產生新的語境意義,是獲得語言最大能量的方式。再經過不斷的傳播,受眾將逐漸擴大,能量也越大。
龐德認為在翻譯中,應準確完整地展現源語能量,傳遞出深層信息,對讀者產生深刻影響。針對淋語的構成和特點,可分為直譯合成、原義直譯、譯釋并用、意象轉譯、音譯助詞和嫁接構詞六種翻譯策略。
(一)直譯合成,即按照字面意思去翻譯而不會引起誤解,采用直譯;由于此類淋語在源語層面上是合成詞/句,運用直譯合成,更能準確翻譯原義。如,美掠(aggressive-beauty),指美到帶有掠奪性,是新的組合詞語。兩個沒有任何交集的字組合在一起,獲得了新的語言活力,產生新能量。采用直譯將aggressive和beauty合成在一起,準確傳遞了源語涵義。再如,我的老天鵝啊!(Oh,my Goose!),指我的老天,即Oh,my God,是我的老天兒的諧音。將老天改為老天鵝,富有獨創性和趣味性,增強了原詞語的能量。此處Goose與God有異曲同工之妙,釋放的能量更強,更能讓讀者接受。
(二)原義直譯,即直接翻譯諧音詞原本的含義。淋語中有大量諧音詞,若按字面意思翻譯,則不倫不類。諧音詞利用聲音和意義的相互聯系,使詞語具有雙重意義,表達出幽默獨特的風格。如,洗翻(喜歡),譯為keen on,不宜譯成like,諧音詞“洗翻”比原義“喜歡”帶有更強感情色彩,具備的能量更強,故譯成感情色彩更強烈的keen on;同理,開熏(開心),感情色彩濃厚,譯為joyful(very happy),不譯為happy。
(三)譯釋并用,即添加注釋,幫助讀者了解其中涵義。中外文化和思維差異,使得漢英語言存在不可磨滅的差異,并非所有詞語都能在譯入語中找到對應表達。如,啾咪!(Jumi),采用音譯法,包含漢語感情和特色,能量大大增加。啾咪是一種語氣詞,但讀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含義,應進行注釋。Jumi(a kind of modal particle,using to act cute.),Jumi屬于創造詞匯,經過注解獲得新能量。該譯法保留了漢語的語言特色,又考慮到讀者的感受。譯釋并用既穩定了原詞語的自身能量,又增加了釋義部分的新能量。
(四)意象轉譯,即替換詞語意象,讓讀者理解其深層含義。如,恒河水(panacea),原指恒河里的水,現指包治百病的良藥,即panacea。英譯時替換原來的意象,將其靈丹妙藥的深義表達出來。意象轉譯拋棄了詞語本來的能量,挖掘其深層涵義,轉譯了詞語的能量。再如,路人甲(busybody),原指無關緊要的人,常譯為passerby。而在淋語中,涵義發生了變化,意象隨之轉譯,能量也發生變化,表示胡亂評價別人的人,譯為busybody貼切本意,恰當地把原義能量過渡到目標語,轉譯后的深層能量比原來的能量更為強大。
(五)音譯助詞,即采用音譯策略,體會漢語魅力,傳遞漢語語言能量。如,惹(Re),表示感嘆,英語中沒有對應的詞語,且帶有強烈的網絡語言特色,采用漢語拼音翻譯,保留源語特有的能量。這也是源語與目標語之間相互“傳電”的體現,傳達出微妙的活力。再如厚(Hou),抒發興奮、激動等情緒;轟(Hong),表達贊嘆、同意。語氣助詞占據淋語很大一部分,其語言特色不應被埋沒,通過漢語獨有的拼音,展示語言的活力與能量。
(六)嫁接構詞,即取一個單詞的一部分,嫁接到另一單詞的一部分,從而構成一個新詞。在語言能量觀中,不同的詞語在特定的時間地點能產生新的關系,萌生語言的活力。如,地才(努力的人),與天才(genius)大有相似之處,可采取嫁接方式來翻譯。地的英文有earth/ground/land,其中ground與genius相似,合并兩者,即grounius (ground +genius)。保留原文文字的趣味性,語言活力亦更加強勁。再如,花蝴蝶(自信獨特的美人),采用beautiful+butterfly的嫁接方式,即beautifly,詞語朗朗上口,發揮了詞語間巨大的潛力。
淋語屬于一種新興的網絡語言,在特定的時代下發展壯大。隨著時光流逝,一些詞語可能會被淘汰遺忘,一些詞語穩定發展成為日常用語,更有甚者會創造出更新穎的詞語,迸發出更大的能量。網絡語言就是在這種不斷產生、淘汰、穩定、發展的過程中散發出語言的能量,淋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對其進行翻譯研究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