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于 肖莉
(成都醫學院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500)
教學能力是教師綜合素質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直接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和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大批青年教師加入了高校教師隊伍。如何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是高校可持續發展值得關注的重點。解剖學是學習醫學各學科的重要基礎課,正如恩格斯所說:“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這門課程的特點是名詞概念多、描述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常存在理解和記憶困難,導致上課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如何盡快提高解剖學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針對該問題,筆者從一名解剖學青年教師的角度總結出一些提高教學能力的方法以及個人體會,在此與大家交流。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青年教師的培養,促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充分發揮中老年教師的示范和傳幫帶作用,學校開展青年教師“一對一”傳幫帶培養工作。導師均來自本專業教學第一線,熱愛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治學嚴謹、教學業務水平和學術造詣高,具有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導師和青年教師共同制定和完成培養任務。新進青年教師必須全程參與導師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教學,導師對青年教師授課教案的設計、課件制作及講稿的撰寫等教學環節各方面進行全面的指導。通過互相聽課的模式,青年教師可以從導師課堂得到學習和啟發,導師也能在青年教師的課堂上發現其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和建議,從而使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扎實的理論知識是教師走上講臺前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作為新進解剖學青年教師,首先要認真研讀解剖學教材,但不要將教材僅局限于所授教科書上,應研讀多種不同版本的教材和解剖學著作。在研讀的過程中注意分析和歸納各個知識點,并將掌握的理論知識結合自身實際,做到更加透徹的理解。另外,解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注重動手和操作能力。因此,對于解剖學青年教師來說,除了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外,還需熟練實驗操作技能。我校解剖青年教師在科室理論考核合格的情況下,均需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解剖1—2具完整的尸體。通過自己動手,可以更快更全面掌握相關結構,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
由于解剖學與醫學各學科之間聯系密切,所以青年教師除了要掌握課堂教學所需的解剖學知識外,還需要掌握一些其他與人體結構密切相關的學科知識,來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比如臨床上常見疾病、常用手術入路,超聲、影像、心電圖等輔助檢查的基本原理等知識;另外,還可以選擇性地旁聽組織胚胎學、病理學、內科學、外科學、診斷學等課程。將這些相關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不僅能提高教學的深度和課程的生動性,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解剖學課程內容繁多,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需要青年教師改變單一的授課模式。教師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要具有專業針對性。比如護理學的解剖學教學過程中,應重點講解循環系統章節,并在個章節的講解中突出護理技能涉及的解剖學基礎問題;在影像學的教學過程中,則應結合X-線片、CT掃描片等重點講解內臟各器官的位置及毗鄰關系。對于重難點講解教師可采用對比法、繪圖法、提問法、案例導入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
對于青年教師而言,教學和科研同等重要,且相輔相成。普遍認為,具有高水平科研的教師一般具有高質量的教學水平。青年教師應廣泛地參加科研活動,積極申報各類科研課題,堅持多閱讀高質量的科研論文,以便及時了解本學科國內外最新學術動態,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質。通過科學研究,青年教師能夠更加準確地認識自己所授課程解剖學在整個學科中的地位和課程內部的邏輯聯系。將科研理念和科研思維引入課堂教學中,既可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將新的研究熱點融入教學,從而促進教師教學和學術水平的提高。
教學反思是提高新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促使教師自我成長的要素。課后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授課后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綜合反思。通過教學反思,可以使青年教師正確把握教學中的優點與不足,有助于青年教師更合理地設計自己的授課。并在不斷的自我反思與改進中,有效提升自我教學能力。
總之,青年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則需要不斷學習,拓寬知識面,強化教學基本功,平衡教學和科研,逐漸提高自己的總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