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晨 陳勇
(南寧學院,廣西 南寧 520200)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則是建設則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強調,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人才發展為支撐,推動科技創新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機結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所以,培養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是當前高等教育的重點內容,是建立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
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包括:專業知識儲備、科研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等。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愿意加入科研創新的隊伍中,說明大學生的科研創新意識有變強的趨勢。但是,現實中高校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存在諸多問題。
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應將關注點放在如何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當代大學生普遍認為搞科研是在實驗室里做實驗,走進社會去做調查研究,對于科研創新的認識度不高,對科研創新的本質和研究意義沒有深刻的認識。就此發展下去,高校大學生的科研意識會越來越薄弱,所見所思都會被局限于教材上所展示出的刻板內容,造成高校大學生的科研意識薄弱。
近幾年來,教育體制改革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仍存在著阻礙高校科研創新精神發展的問題。現今的高校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基礎,以言傳身教為手段的傳統教育模式來開展教育工作,學生還是循規蹈矩的學習傳統知識,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被一步步磨滅。因為高校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和意識有限,所以負責指導科研創新工作的指導老師的重要性也就凸顯出來了,但各大高校缺乏具備有較高科研創新水平的教師,也就導致了高校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沒辦法被激發出來。
我國政府部門對于提高高校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工作是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高校大學生從事科研創新活動。但高校內部對政策的分析不到位,宣傳力度不夠大,沒有落實好科研創新類平臺的建設,平臺的功能單一和無系統性,無法激發學生們對科研興趣,無法幫助對科研創新有想法的同學來實現想法。
內在的改變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只有幫助大學生從自身內部發生質的改變,才能真正地培養出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任何能力的良好養成都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僅需要幫助大學生強化自身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幫助大學生不斷充實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從各方面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充沛的知識儲備才能激發出更多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高校是培養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基本平臺,對于培養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責任和義務。首先,高校應針對國家和社會出臺的相應政策,擴大科技興國、人才強國的理念宣傳,同時積極探索新的培養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其次,高校應進一步加大學生科研專項資金的投入,打造出一支有高水平、高素質的科研創新型教師隊伍。最后,高校應整合校內的科研資源,打造大學生科研創新平臺,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創新環境。
高校有必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運用各種渠道進行全校性的宣傳推廣,通過宣傳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參與科研創新類活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從而引導師生共同參與進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為創新型學生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各類科研創新型講座、現場咨詢、座談會、經驗交流會、成果推展會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并提前了解科研創新活動應注意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