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勇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5)
為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及應對國際競爭挑戰,我國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國家重大戰略。應用型本科高校應當緊緊圍繞應用型、特色化等要素,充分結合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找準自身定位,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部分高校管理者沒有正確的理解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和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項教育政策“由上而下”的開展,部分高校管理者片面地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在培養計劃里面增加幾個創新創業學分或開設幾門創新創業課程,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致使創新創業教育未達到效果;二是部分高校教育管理者片面認為創新創業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缺乏有效投入。使師資力量投入不足,創業基地、實驗室、培訓中心等實踐教育平臺的建設及維護管理力度不足,無法滿足創新創業教育需求。
創新創業課程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載體之一,雖然大多數應用型高校都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但設置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一是創新創業課程較少且不成體系,通常多以網絡課或選修課等形式出現,作為一門學科,缺乏應有的嚴謹性和系統性;二是教育形式相對單一,以課堂授課和傳統教學方式為主,重理論輕實踐。以至于學到的這些知識在學生具體的創業和實踐中無法起到實際作用,解決不了學生遇到的具體問題,過于表面化。
師資力量是做好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創新創業教師不僅具有廣博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然而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業師資隊伍存在以下問題:從數量上說,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從質量上說,有創業經歷且從事創業教育研究和教學的高水平教師更是少之又少。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的落實難度加大。
2010年教育部明確指出:“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與模式。要面向全體學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目的是為社會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應用型高校應找準自身定位,緊密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產業轉型升級及社會發展需要,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更多具有創新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性個性的人才。
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應該具有面向全體學生、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特點,學者王占仁提出的“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基于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計應樹立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的目標,依托分階段、分層次的培養方式,對大學生創新思維、創業能力予以鍛煉,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結構設置方面,應建立通識課學習、專業知識教授、創業實踐教學等于一體的課程結構框架,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同時還應注重提升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設計方面,應當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新思維、創新創業能力為主要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有針對性、個性化的課程,建立“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時間安排方面,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循序漸進地安排。
1.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保證數量上的需求。但考慮到大多數應用型高校因編制數量、資金投入等問題,在短期內招聘一批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是不現實的,只能通過制定激勵制度鼓勵教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和教學,以保證有充足的教師數量。其次,聘請業界有資歷的企業家、專家學者、知名校友等作為外聘教師到校內為學生講授創新創業知識、傳授實踐經驗以彌補學校師資力量匱乏問題,也有利于學生更全面的認識市場、企業和社會。
2.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要積極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第一,引導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創新創業意識,積極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第二,開展創新創業師資培訓會和學術交流會。高校應定期邀請業內專家來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專項培訓,有條件的應派教師定期參加業內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和業內知名學術交流會,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創新創業教育新動態,掌握創新創業教育新技能;第三,鼓勵教師適當參與企業管理等實踐活動或到企業掛職,在歷練中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