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河北 唐山 063300)
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傳統“一所學校,一間教室,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模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種“以學生為核心,多教學平臺,重視學生職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新型素質教育模式已經遍布全國。
自從提出“互聯網+”提出以來,互聯網和其他產業結合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在互聯網的幫助下,我國已經從制造大國改變為制造強國,從第二產業大國向第三產業大國進行變更。隨著“互聯網+” 融入中國的各個產業,“互聯網+”的概念和作用也越來越清晰。“互聯網+”即將網絡技術融入各個產業的發展中。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首先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淘寶、京東、當當在互聯網平臺上銷售商品,改變了人們的購買習慣。交流方式和購買習慣的改變加速“互聯網+”向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的滲透。至今“互聯網+”已經融入中國的各行各業,走進千家萬戶的生活中。
“互聯網+”技術已經深入到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在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入互聯網技術輔助傳統教學,在網絡上教學,形成線上線下相互支持的教學模式。“互聯網+”技術在高職教學模式創新改革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隨著“互聯網+”技術深入到高職教育的每個環節,“互聯網+”的技術和思維對高職學生素質教育改革也開始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趨勢下,為了適應企業的創新和轉型,各大職業院校紛紛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將先進的技術,有技術經驗的員工引入到高職人才培養中,將企業的仿真任務甚至真實任務添加到在課程體系中,提高了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而往往忽視了作為“互聯網+教育”的主體——學生的道德,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高職院校對往屆畢業生工作情況回訪時,出現了部分學生入職容易,守職難的現象。這些學生在工作中固守自封,學習前沿知識的能力不高,缺少對工作的熱情,得過且過,企業歸屬感差,影響其的后期職業發展。高職人才的素質培養不僅僅體現在職業技術培養,還需要考慮學生的職業道德,創新創業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要重視高職學生的思想方面的教育,加強對誠信品質,敬業精神,遵紀守法等方面的培養。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要對不同專業的高職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別是一些像軟件硬件開發,財會、醫學等與互聯網聯系緊密的學科更要加強職業道德法制教育。
我院已經在大部分專業的課程建設中,開設線上線下職業道德法規課程。在線下課堂中,引入動畫,視頻,仿真等“互聯網+”技術,將一個個職業道德準則,一條條職業法規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視頻呈現給學生,學生在討論中,思考中領悟職業道德法規;在線上課堂中,通過慕課觀看專題講座,討論互聯網上與專業相關的職業道德問題,實現長期的職業道德法規滲透,從而達到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目標。
隨著“互聯網+”推動行業企業的改革,越來越需要能夠產生新想法,創造新產品的人才來實現傳統企業的轉型。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建立企業生產一線和校內實習工廠遠程互動平臺,改革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方式,發揮高職學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腦子活,不怕出錯,動手能力強的優點,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創業的精神。
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我院各個專業紛紛創建線上精品課,將線上精品課上傳到河北職教等平臺,為線上教學打下基礎。在線下課堂中,將學生分成一個個小組,實踐任務分解成一個個相互聯系的小任務分配給各個小組。小組成員在做任務時,首先和其他小組交流不同小任務之間的聯系和接口,主動從網絡中查找有用信息,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依據思路完成任務,找出思路的缺陷,繼續從網上查改善缺陷的方法。這樣,讓學生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務,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學習能力。
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實施線上教學。在線上教學的模式下,對于那些實踐課程,我院采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布線上學習資料和項目要求文件,引導學生從簡單到困難,從小到大的實現項目需求,學生主動思考實踐思路,反復思考,歸納,解決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線上實時監督指導,最后評價學生實踐項目的成果,提高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以后的線上線下混合教育留下的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