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外國語學院,廣東 珠海 519000)
STEAM教育理念,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STEM理念,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的首字母簡稱,后來加入了藝術(Arts)元素。STEAM教育,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情景,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討論,從而重新建構知識群體,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實際復雜問題能力。在我國,STEAM教育已經上升到國家教育發展戰略層面,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將“跨學科學習(STEM)教育”、創客教育等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組成。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的《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中,也指出將組建跨學科教學團隊、設立交叉學科課題等,作為中小學選拔人才的參考。
劉登輝建議打破兒童學科教學壁壘,建立課程統整觀(2020)和課程體系;梁礫文(2017)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超學科語語言教學角度,探討語言教學和社會的關系,嘗試建立語言教學學科群。目前,由于我國教育環境的復雜性,讓STEAM教育理念在公辦學校落地生根還處于嘗試階段,如何讓中小學教師適應“智慧教育”時代,運用“新技術”手段,將教育和技術深度融合,如何培養教師的超學科素養、組建教學團隊、提升教學能力、開展超學科融合教育等研究相對匱缺。
傳統的學校教育,以學科知識傳授為主要內容,以課堂教學為組織形式,強調知識傳授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割裂了各學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融會貫通,學習者是被動地接受,忽視了對學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STEAM教育理念,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范式,不僅包含有科技、生物、數學、化學、物理、信息技術等課程 其中間鏈條還包括的A(藝術),即哲學、歷史、語言、社會、教育、音樂等學科知識。學校教育也不是對以上知識的簡單疊加,而是讓學生通過專業學科學習、學科融合、學科整合等,探究知識奧秘、構建完整知識體系、拓展認知視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不僅具有科學探究精神,更要有團隊合作、社會責任、道德情操、藝術鑒賞等非智力因素培養和人文素養的養成。這就要求中小學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學科知識,自身也要具備交叉學科、跨學科或超學科的知識背景,從而能夠引導學生從更高、更寬的思維角度去審視和解決問題。但在信息化時代,僅僅依靠教師個人單打獨拼的自學方式和探索,在短期內,很難將現有教師原有的知識機構進行更新、替代,必須建立超學科教學團隊,分工合作,將不同學科知識整合、融合創新,為教育學生做好知識和能力儲備。
基于STEAM教育的理念而構建的中小學超學科教學團隊,不僅能促進教師個人的職業素養提升,更有利于地方中小學教師群體發展,提升整體教育合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本學科知識傳授,忽視了專業學習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系,忽略了對學生多元知識的需求、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專業學習能力和探究、發現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核心素養的培育教育。教師通過借鑒其他學科知識,將學科教學內容進行多維度擴充,以聽、說、演、作等多模態教學成果呈現,使得學生在知識結構得以改變、學習效果上得以提升。
通過各學科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之間分享了各自的教學經驗和教育智慧,使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鄰專業知識或交叉學科知識,更新、替換固化的知識結構;拓展了教師的視野,多維視角審視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
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打破了教師個人教學、科研的壁壘,讓不同學科之間的教師之間形成了教學共同體,團隊成員之間深層次的思想交流,形成集體教學智慧優勢,反過來,這一智慧資源又影響著團隊成員的教學理念,通過不斷的循環往復,從而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以STEAM教育理念為導向,以建設超學科教學團隊為基礎點,探究超學科教學團隊建設的背景、概念引入、團隊建設和培育的可行性路徑,為我國中小學師資建設提供參考,主要途徑如下:
根據STEAM教育終端的設計,需是各學科知識的整體融合,可以嘗試引入集成式STEAM(Integrated STEAM)教育理念,加強中小學教師與其他學科或校外相關學習機構之間的交流,嘗試以政府政策支持、校外培訓機構嵌入、中小學教師為運作主體,打破教師的人事模塊劃分,學科之間按照先易后難、先少數學科后多數學科、先相鄰學科后交叉學科或超學科之間的結合原則,讓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學緣結構的教師之間交流,博采眾長,為學生超學科知識儲備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建立智能保障體系;教育機構或學校組織教師進行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計劃,如計算機教學、STEAM教學觀摩、工作坊實操訓練、演講藝術與口才等,讓教師有機會接觸不同學科的發展前沿,開闊視野;對跨學科教學團隊的核心素養組成形成量表。
團隊教師通過開展PBL、工作坊、小組合作式、視覺化思維策略VTS(Visual Thinking Strategy)、5C(課程Curriculum、概念Concept、創作Creative、建構Construct、延續Continue的首字母縮略)、探究式等等多模態教學方法交流和分享。
備課方式采用場景備課、情景預演、同一場景的不同學科視角的教師點評、學生觀摩并總結知識點;團隊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情景劇,將各學科知識歸納、融合、創新,活學活用;最后由學科教師、行政管理、學生和社會共同參評。通過自評、他評、互評等方式,使教學團隊成員探討、發現新的教育教學規律,形成智慧合力,最終對專業學科教學進行反撥。
綜上所述,超學科教學團隊組建的目的,一是改變傳統課堂單一學科、單一教師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發散思維訓練的多元空間場所和知識背景,其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整合各科知識、構建創新思維結構、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復雜問題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二是重構而不是簡單循環教師原有專業知識,改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為教師職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在教學團隊組建實施的實踐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學團隊成員要熟悉不同年齡學生的認知規律,創造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點,避免出現為結合而結合的生硬結合。另一方面,各學科教師之間的授課內容,是對目前教材知識點的重新組合,在教學知識點編排上要兼顧其他學科內容與進度,它們是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一體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