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穎 陳志芳
(濰坊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2737)
學者巴姆伯爾杰博士認為“閱讀是學習的典型形式”。21世紀是終身學習的時代,通過閱讀訓練,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知識呈幾何式增長,傳播方式也日趨多樣化,通過系統的閱讀教育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閱讀能力是指對閱讀內容的認知和理解的能力,是讀者心理活動與相關知識和技能的總和。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應具備的閱讀能力包括選擇文本的能力、掌握和運用閱讀方法的能力、理解及吸收與運用知識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職生的閱讀僅僅集中于課上的學習專業課以及完成作業的時間,在課余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時間少、興趣差。主要表現在:對所學專業課學習用書不愿精讀,根據老師講授的內容看書學習,缺乏刻苦鉆研精神,看書是為了完成作業,通過考試,有的學生甚至沒有做課堂筆記的習慣,考查考試前根據考試范圍做幾套模擬試卷,及格就可以了。大多數學生讀書是為了應對考試及將來的就業,只重視相關專業書籍的閱讀學習,忽視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美學等經典書籍的閱讀,導致人文知識有不同程度欠缺。
有調查數據顯示,高職生除了有小部分同學借閱與專業相關的書籍外,大部分喜歡看當前的一些暢銷作品。比如言情、偵探、游戲類、文藝性的雜志報刊等休閑、時尚的書籍,對歷史、哲學、自然科學、中外文學名著經典作品興趣較小、閱讀量較低。
現代社會方便快捷的網絡閱讀與傳統閱讀行為相比,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且具有開放程度高、可以與人共享及互動、閱讀隨意性跳躍性大的特點,然而,這種碎片化、快餐式的閱讀,使讀者難以進行深入思考,導致高質量閱讀較少,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高職院校學生文化基礎較薄弱,且自制力不強。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技術的時間相對長,而用在閱讀上的時間較少,沒有足夠的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對以后的工作沒有高要求,缺乏學習動力,不喜歡閱讀。
成長于網絡時代的“00”后是當前高職校園的主力軍,互聯網的發展使人們的傳統觀念和生活工作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沒有培養起閱讀興趣,導致本應獲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黃金時期荒廢。另外,有些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不足、閱讀環境差,借閱圖書時間安排不夠科學,學生缺乏圖書文獻檢索方法和技能,無法獲取需要的信息知識,圖書館不能以優質的服務吸引學生。
分析掌握學生的閱讀心理、了解閱讀需求是進行的閱讀教育和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突破點。可通過問卷調查、書刊借閱數據分析等方法,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閱讀心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使其認識到閱讀對個人成長及終身發展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在校時間多讀書、讀好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探究某種事物的強大驅動力。學校可采取多種方式培養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切身體會到“腹有詩書氣自華”“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等。如:組織讀書沙龍、知識競賽、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舉辦關于歷史名人名城的講座,或進行名家名著的鑒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
閱讀是一項會消耗身體能量的復雜的心智活動,根據學生自由閱讀的隨意性大且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的特點,教師可結合學生所學專業推薦相關書籍,介紹適合學生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閱讀,提高閱讀質量。還可從優化知識結構、培養道德情操的角度推薦內容健康、語言文字規范,適合高職生閱讀的涉及科學與未來、哲學與人生、人文與歷史等內容的相關書籍。既拓展了學生知識面,開闊了視野,又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也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補充。
學校可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增加閱讀分享機會,引導和促進閱讀。比如:定期召開讀書分享會、閱讀交流會、讀書筆記展覽、詩文誦讀比賽等,增強學生參與閱讀活動、參與競爭的意識。圖書館還可以開展信息檢索知識講座,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檢索文獻的技能。通過各項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既可以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又豐富了學生課外生活,營造了積極健康向上的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