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鄭州西亞斯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河南 新鄭 451100)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傳統課堂已經不能完全適應信息時代對教育發展的要求,信息化教學的發展促使教育各領域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存在著各自的優勢與劣勢,兩者相融,優勢互補,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提升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興趣。包裝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具有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包裝設計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面廣,并具有前沿性和跨學科等學科特點,混合式教學突破了線下課程教學的局限性。本課程依托超星泛雅平臺為教學環境,利用課程組團隊成員自建的包裝設計在線資源為教學內容,進行詳細合理的課程設計,充分利用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學系統,根據每次課程內容及學時安排當天的學習內容和任務,給出學習任務的時間節點,將課時相對應的學習內容細化,并提前發放課程預前知識。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給出具體要求,并在當天下課前結合課程學習情況進行學情分析,與學生進行互動、答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翻轉課堂與過程性考核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混合式線上教學。
課程充分發掘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學系統優勢,“一平”即泛雅網絡教學平臺,“三端”即教室端、移動端和管理端。教學中通過“一平三端”完成課堂教學、學生自學和教學管理日常教學全過程,由線下到線上,挖掘優勢,大膽創新改革。
(一)課程功能改革。改變學生在設計中價值取向不明及思政教育缺位的問題,在根源上端正學生“設計為社會生活服務”的職業操守。在教學內容上充分發掘蘊含在相關知識中的思政教育因素,融入“綠色包裝設計”設計理念,將樹立“以人為本、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提倡“生態化設計、可持續設計”方法融入課程,力在培養學生具有包裝實踐設計能力的同時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正確的設計價值取向。
(二)課程內容改革。教學內容的構成上充分發揮翻轉課堂優勢,課程采用超星泛雅學習管理平臺的“同步課堂”代替線下教學,運用“一平三端”的投屏、搶答、選人、詞云等功能與線上教學資源自主學習相結合,以任務為驅動,將真實設計項目為訓練內容,利用“學習通分組任務”功能,對學生分組管理,模擬公司化作業流程,讓學生以遞進式,逐步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系統地掌握包裝設計知識。課程線上資源以教學視頻為主,拓展視頻(設計一線包裝設計名師的案例分析、包裝實操視頻)、拓展閱讀為輔,通過知識點測驗、學習任務(分組任務、作業)、案例分析、互動(問卷、搶答、選人)等有效支持學習目標的達成。在教學內容與過程的呈現方式上做到內容多層次、形式多樣化,滿足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需求,解決了課程知識點分散、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問題。使學生能夠系統掌握包裝設計知識,立足實踐,學以致用。
(三)教學過程改革。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解決原有教學模式單一和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突出翻轉課堂優勢,采用“學講結合、學做結合、學賽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打造“課題帶入課堂、學生翻轉課堂”的新的教學模式。通過改革,使包裝設計課程效果線上與線下實質等效。
教學管理過程中建立過程性考核評價方式,評價以電腦端超星泛雅教學平臺和手機端學習通App為工具,注重教學的發展和變化過程,對過程性數據進行分析與管理,實時關注學生學習成效。根據課程教學的不同階段,以不同的定量評價內容進行定量分析,并根據收集和反饋的信息及時跟進教學過程,形成了基于過程性評價的集中答疑、分組與一對一綜合管理,全覆蓋式學習效果管理的教學過程管理體系。
(一)分組管理。課程前期(包裝設計調研階段),以課堂活動中的“分組任務”對學生進行分組管理,過程評價的內容主要以任務的完成情況,小組互評、組內討論等小組活動的參與度進行定量分析。教學過程中模擬公司化作業流程,教師解讀任務目標,學生根據任務在組內與組間開展頭腦風暴、討論、交流,教師通過過程性評價分析問題進行集中答疑。
(二)一對一輔導。課程中期(包裝設計實踐階段),根據本階段的學習任務特點,過程評價的內容主要以同步課堂活動中的搶答、問卷、選人、討論等參與完成情況,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點測驗、作業等可量化為分數的評價內容,并結合學生簽到、學習、互動等平臺學習行為的動態數據進行過程性綜合評價分析,根據任務目標針對學生過程評價分析中出現的問題由分組過渡到一對一輔導,給出具體的建議和解決方案,進行一對一更為深入的溝通,保證學習效果。
(三)分組管理。課程后期(設計提案階段),通過過程評價所反映的學習積極性、學習交流情況、任務點及作業的完成情況等進行分析與總結,回歸分組管理,并對最終的設計成果進行展示與交流,過程中模擬公司提案方式,讓組內成員在設計者和客戶之間轉換角色,互相點評,教師對組內討論及提案的內容、過程等情況進行總結、補充和解決問題。
在教學的不同環節,有側重點的進行教學過程、自主學習過程等過程性評價,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生在進行線上學習和完成實踐任務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所反映的問題,對共性問題和個性化問題及時給出應對策略,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
通過本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從學生課程評價和教學成果反饋來看,運用翻轉課堂與過程性考核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教學獲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翻轉課堂突出了學生對“任務”學習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翻轉課堂在此次包裝設計線上課程的應用更好地發揮了本課程“學講結合、學做結合、學賽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互動交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基于“任務”的在線學習活動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緊扣學習內容,通過參與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并建構自我知識體系。
(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保障教學過程評價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課程過程中評價的內容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以多方式、多角度進行,在學生學習活動動態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分析評價,及時對不同階段所反映的共性及個性問題作出應對策略。過程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能夠從多個角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學生綜合成績分布及課程評價來看,肯定了翻轉課堂與過程性考核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夠通過四周的學習與實踐,系統地掌握包裝設計知識,立足實踐,學以致用。
信息技術與包裝設計教學相結合能夠與傳統教學形成優勢互補,為傳統的課堂增加了更多的互動交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