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1)
環境發展與人們的日常活動有著緊密聯系,環境對人類活動有著重要推動作用。近些年來,隨著環境問題的逐漸嚴重,越來越多的環境學科逐漸涌現出來,在對環境問題進行研究過程當中,需要對歷史時期環境問題進行分析,包括環境變遷的規律、為社會提供更多服務。
中國環境史是歷史學新興的學科,最近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1995年發布的《中國環境時論文集》是第一部明確注釋為環境史研究的重要論作。1962年在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當中揭露了20世紀中期發明的殺蟲劑對世界環境產生的重要危害。
20世紀70年代,人們逐漸地意識到核能和污染以及荒漠化對世界環境帶來的后果。這些認識激起了環保運動的發展。歷史學家們對自然界的力量進行了深層次研究和發展,修昔底德在研究當中記錄了傳染病對雅典環境的影響,司馬遷在著作中表達出了運行環境的變化對民族禮節和文化的影響。
但是在20世紀末,環境史的研究已經能夠清晰地與環境保護運動進行緊密聯系,讓人們更加關注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研究。因為環境是在不同角度之下表現著自然變遷的具體過程,也開始對民族國家以及傳統歷史學家對歷史時期分期研究造成影響。世界很多國家對中國產生重要影響,使得中國的大多數人對外國勢力和外國資源對環境的影響予以了更多關注。在穆盛博的研究著作當中深刻的表述出戰爭時期災民聚落和開荒的研究對國家政策以及當地環境、人口流動之間的關系。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國檔案的開放使人們對之后發生的災荒進行了深層次研究和發展。大多數的中國和外國學者對這次饑荒造成的影響進行了深層次研究。對糧食供應造成的重大影響成為了重點研究內容,造成饑荒的環境因素包括水量、地形特征、土壤質量等等,需要根據不同特征研究不同影響因素。
1995年以來,我國環境史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和進步,為未來環境史的研究提供了堅實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國內環境史研究仍舊存在許多問題,未來環境史研究應當對以下幾點予以更多關注。
提高環境史史料收集和整理的質量和水平,促進環境史學科合理運行。就目前學界對環境史史料文獻的討論和研究看出,大多數的研究學者主要是對環境正史、檔案、地方志、筆記小說等古代傳統史料中環境史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予以了更多關注,沒有加強與近現代環境史史料的結合,出現了重視古代環境史料輕視近現代環境史料的現象。在此看來,日后環境史研究需要對近現代的報紙雜志、日記當環境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予以更多關注,對環境史史料的收集范圍進行擴大,建立環境史史料收集專業平臺。積極應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對各種環境史史料以及環境史數據庫進行充分掌握,為環境史學科進一步發展和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在環境史資料整理與收集過程當中,要加強與學科之間的溝通,拓展學科的研究領域。環境史雖然是一種新興的學科,大多數國內學者對跨學科研究方法推動環境史縱向發展引起共識。但是在實際的研究和應用當中仍舊存在許多問題。這個需要國內環境史研究不同學科領域人員展開深層次研究和討論,明確學科研究的具體方法,加強理論與實踐創新,應用到環境史研究當中,提高環境史研究的質量和效率,豐富環境史研究資料。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當中,除了要對全球環境史的不同等領域研究,還要加強環境史與其他領域之間結合,以環境史角度為前提,為生態文明的建設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增強環境史研究的數據資料。
促進環境史學科建設,加強學術研究。個體研究學者要以科學研究為主要研究內容,從自身的知識領域和專業知識程度為出發點,促進學科研究共同發展,個體學者很難在學習和研究中具備全方位的知識,所以需要建立學術共同體,促進學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解決環境史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促進環境史的健康發展。受不同領域和學科因素的影響,國內環境研究學者們應當加強團隊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因為不同地區環境影響因素具有差異性,國內環境史研究團隊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越來越少,所以在未來國家環境史研究當中應該進一步的研究學科背景與學術團隊之間的合作,建立學術交流協作會,建立專業的合作研究團,加強與各大機構之間的聯系,提高學術課題研究的水平和質量。
環境史研究需要有不同地區的文獻資料,這就需要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不同研究學者所享有的資料具有差異性,加強信息共享能夠讓不同學者享受不同的資料,加強資源的溝通和交流,學者研究環境史過程當中遇到問題可以在共享平臺當中搜集相關資料,保證不同文獻資料能夠滿足不同學者的需求。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環境史研究中需要根據不同國家的環境史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加強環境史研究人員與相關學科研究人員的溝通和交流,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方便資料的共享,對影響環境的因素進行全方面分析,尤其是對不同地區環境影響進行分層次研究,提高環境史研究的質量和水平,保證環境史研究快速進步和發展,為國家環境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