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璐
(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五四運動距今已有百年,它作為一場影響深遠的愛國運動,不僅在百年前解放人民思想彰顯青年斗志,更是在百年來形成“五四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奮勇向前。青年作為時代的新生力量,要理解“五四精神”蘊含,明確自我使命與擔當,在“五四精神”的傳承中點亮未來。
“五四精神”是由多種精神交融而成的,可概括為愛國主義精神、自由民主精神和奮斗實踐精神。三種精神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五四運動的精神源泉。在近代的中國,愛國與救亡無疑是五四運動前后的時代主題和鮮明旗幟,愛國構成了救亡的內在動力和精神紐帶,救亡則成為愛國的直接訴求和集中體現。沒有愛國主義情感的培育和集聚,就沒有救亡動機的生成、行動的推進和目標的實現。全國民眾以其無畏、永不妥協的態度和行為,詮釋了深厚的愛國主義。
(二)進步的自由民主精神。自由民主的科學精神是五四運動的主旋律。五四運動是反對舊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五四青年在封建主義余存的時代,提出科學口號,追求思想解放,開創理論創新之路。在這條曲折的摸索之路上,人民群眾最終指向馬克思主義,形成青年民主思潮的主流,成為指導中華民族偉大革命的堅實理論支撐。
(三)務實的奮斗實踐精神。奮斗實踐精神是五四運動的精神法寶。在五四運動期間,大批青年踐行馬克思主義與愛國主義,將理論深入實際,到田間、工廠里動員工農大眾,直接行動而非空談,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支持。
十九大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币虼?,青年要繼承和弘揚五四精神,要將其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中,主動承擔時代追夢人的角色,使之發揚光大并世代傳承。
(一)青年的時代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距離偉大復興的目標從未如此之近,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五四精神”要求廣大青年堅定不移地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前進,清晰地認識當前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使命。在社會發展進程中,青年要禁得住考驗、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不動搖,樹立民族大局觀念,以智慧和信念為國家建設、民族復興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二)青年的青春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青春的使命則是拼搏與奮斗。當此之時,正需要廣大青年把理想和抱負熔鑄在腳踏實地的前進征程中,以自立自強的奮斗精神澆筑青春之夢,與時代同心同向同行,就一定能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
五四青年節重要講話中,提到對青年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立鴻鵠志、做奮斗者,求真學問、練真本領,知行合一、做實干家。這是青年一代健康成長必須遵循的路徑,唯有如此才能將五四精神落地生根、發揚光大。
(一)青年要做愛國者。青年要做愛國者,愛國愛民才能立德立功。國家愛國主義精神的延續是以國家和民族歷史為基礎的。因此對于五四歷史的弘揚和五四愛國精神的回顧,能積極促進青年愛國情感的生發,從歷史中汲取愛國主義營養。青年要不斷加強歷史感性認識并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在歷史中產生情感共振,增強情感認同和情感歸屬,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青年要做理想者。青年要做理想者,立志奮斗才能夢想成真。五四精神所給予青年的教育不僅是知識教育,更多的是信念與理想教育,其崇高的理想指向明確了“五四精神”的價值依歸。青年需要培養奮斗精神、做到理想堅定,在拼搏中放飛人生夢想。同時,青年需在實踐理想的過程中將內在理想信念外化為自身的行動。在自我理想與國家、社會、民族的理想相結合,真學真練,為國爭光、為民造福。
(三)青年要做開拓者。青年要做開拓者,開拓創新才能不斷進步。五四運動破舊立新、推陳出新,為中華民族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動力源泉。青年抓住信息新時代的機遇并充分利用,在練就硬本領的基礎上勇于創造,結合工作實際,不斷投入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上推動科學技術發展,促進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四)青年要做實干家。青年要做實干家,實干苦干才能成就事業。五四運動證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唯有直接行動,才能探明真知。青年要在刻苦學習理論知識、掌握本領的同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以馬克思主義分析問題,密切聯系群眾。實踐的過程不僅是青年認識社會,規范自我行為,不斷自我檢驗,完善自我的過程,同時也是青年不斷提高自我技能,發揮用處,服務社會的過程。面向實際、深入實踐,青年將依靠勤勞和汗水開辟人生和事業前程。
(五)青年要做價值引領者。青年要做價值引領者,以德立行才能文明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外來價值觀念與多元思想的影響不斷擴大,因此在時代潮流中,中華青年更應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深入學習,提高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實際生活之中。青年要堅決抵制腐朽和錯誤思想,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同時,做到兼收并蓄,在紛繁的現實生活中找到自我的價值歸屬和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