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英
(1.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2.廊坊發展研究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大學生在畢業之前一直感受的是學校的教育氛圍,沒有踏入過社會,所以沒有社會經驗,自我認知也稍顯不足,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難免會出現不安等心理問題,讓其就業之路止步不前。就業心理問題的產生不僅僅是大學生自身的問題,與就業大環境以及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也緊密相連。若要更好的消除就業心理障礙,首先大學生一定要適當調整好就業心態,勇敢接受激烈的就業競爭現狀,同時學校和家庭也要改變固有的教育理念,給予孩子更多的正確引導和建議,讓學生能積極向上的面對就業競爭。
隨著社會對于教育的越來越重視和關注,人們都意識到了教育對孩子人生和就業的重要性,加上現在人們經濟實力普遍提高,都支持孩子讀大學甚至是更高層次的學習,導致每年畢業生的數量高居不下,從而就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大學生在選擇就讀專業時,為了擇業能有更好的選擇,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熱門專業,學生讀完大學的整個課程需要四年,但是畢業生每年都會有很多,最后就會導致一個工作崗位有很多學生來競爭,相同專業但是學歷高低不同的畢業生同時競爭一個職位時,學歷高的學生就會更有優勢,甚至會出現有就業經驗的人員和應屆畢業生來爭取就業機會。種種因素導致大學生的就業之路更加崎嶇,每年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比比皆是。而且當代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被家長呵護長大,也沒有經歷過什么挫折和不如意。所以在求職的時候,他們沒辦法主動直面就業的激烈競爭,更想依賴他人或者求助于家長,希望能借助家長的幫助找到理想的工作,再就是面對求職中遇到的困難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抵觸心理。
大部分高校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更多的是強調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指導,導致學生在大學校園的心態跟初高中一樣,很注重專業知識學習,但是完全不知道結合自身的情況和市場發展的需求來制定就業規劃。在大四就業求職時面對困難措手不及,越來越焦躁。有的高校雖然有開設職業規劃相關的課程,但是對于學生需要的就業指導以及求職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和面試技巧等針對性課程卻十分缺乏。最后就是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不夠,高校提供的大學生心理輔導主要是針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狀況調節,對于大四學生的心理教育關注欠缺,但其實大四的學生正在面臨人生的一個重要選擇,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里,心里惴惴不安,更需要受到學校的關注和鼓勵。
當代大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學生綜合素質是否優秀是面試官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就是學生所在學校之間的比較。在面試官眼里重點學校的畢業生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就業的機會也更多,而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得到的就業機會相對來說更少一些。此外,男女性別的差異和不公平的競爭環境都會影響學生順利就業。社會應該充分考慮各方面不公平的就業因素,對于就業人才的選擇應更加的包容,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學校的層次、學歷的高低并不能斷定求職者的能力好壞,應該給求職者更多機會,給企業更多選擇,改善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象。
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是亙古不變,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對于市場需求反應的靈敏度不高,課程的設置和內容也沒有根據專業的發展特性進行調整,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與社會需求脫節,就業率較低。高校是培養綜合素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應該明確自身的主體作用,積極研究市場就業環境,及時調整專業內容,更好地提高大學生與就業市場的匹配度,促進其綜合素養的提升。同時高校應該更加關注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四學生提供促進就業的實質性幫助。可以邀請專業的從業者來校為學生講解當前市場的就業形勢,以及國家現行的就業政策,為學生提供更實用的求職技巧和工作技巧。引導學生調節心理狀況。讓學生有積極放松的求職心情,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求職和擇業。
家庭教育是每個學生認識這個世界的出發地,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開始。所以,家庭一定要發揮好引導作用,家長要關注最新的就業形勢和轉變原有的就業概念,提升自身的指導能力,作出更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傳輸的信息。當前就業環境不太明朗,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學生不能及時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不與親近的人交流緩解心里的壓抑,就會產生極度焦躁、不安的負面情緒。大學生自身更應該正視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自身的責任,遇到事情不能逃避,要積極調整心態,向身邊人傾訴,及時排解負面情緒,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就業是每個大學生進入社會的第一步,也是大學生必須直面的人生課題。而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是他們能否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社會和學校要做出更科學的調整和指導,幫助大學生順利的就業,營造健康的就業環境。同時,家庭要積極開展就業指導,讓學生在面對就業時能保持健康的心態。大學生自身也要不斷地學習,加強專業知識的提升,建立良好的就業心理,讓就業和擇業更加順利,也為社會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