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峰
(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5)
大學生的身心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且當代學生個性化特征較強,遇到困難和問題缺乏解決的經驗,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大學生情緒豐富且多變,很容易產生自卑、焦慮等不良情緒,學校要重視對學生情緒管理的教育引導,幫助學生緩解負面情緒,提高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
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常面臨各種情緒問題,其情緒發展的特點也表現在多方面,若不引起重視會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情緒管理成為大學生塑造心靈的重要選擇。
1.大學生情緒的豐富性與差異性
大學生階段其自身的情緒發展較為成熟,會對自己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和定位,開始對自己未來的發展進行考慮和分析。由于科技發展改變著當代學生的生活交際習慣,大學生的社交逐漸廣泛起來,他們所接觸的事物較多,會逐漸形成比較個性化的思想觀念。大學生的社交范圍擴大使其情感元素也比較豐富,表現為不同年級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思想,在情緒上體現了豐富性和差異性。剛入校的大一新生和大四學生所面臨的學習、發展、生活等都不同,因此他們的情緒發展也不同,在面對各種環境和任務的情況下,不同階段學生的情緒表現都存在差異。
2.大學生情緒的穩定性與波動性
大學生還處于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階段,遇到一些突如其來的問題時常會表現出各種情緒,無法及時穩定自己的情緒。大學生雖然心理上逐漸成熟,但由于考慮問題缺乏經驗,容易看待問題不全面,就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大學生情緒上有穩定的情況也有波動的現象,這些問題都應該受到重視。
3.大學生情緒的外顯性與內隱性
大學生由于人生經歷還比較簡單,情緒的表現也比較透明化,常常是喜怒形于色,直接將自己的感情表現出來。同時,大學生心理上已經趨向成熟,對于很多內心感受常隱藏起來,不愿意將自己的所有情緒都表現在臉上,容易掩蓋自己對一些事物的看法。所以,大學生的情緒發展體現了外顯性和內隱性的特點。
1.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大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應該對情緒管理有更深刻的認知,避免不良的情緒對自己造成負面影響。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大學生如果能夠控制好自身情緒,就會更客觀地看待事物,不容易被復雜多變的價值觀所引導,有助于樹立正確良好的人生價值觀。
2.有助于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大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面對學習中的困難,不斷形成良好的思維和心理素質,進而促進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學生的情緒對其自身的影響較大,在學業面前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情緒管理,為有效率地進行學習提供基本保障,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緒,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學生的情緒管理對學業非常重要,學校應該重視起來,不斷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3.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交往中情緒尤為重要,不同的情緒給人傳達的信號也不同,大學生要通過情緒管理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控制和表達,促進人際關系的良好發展。情緒管理能夠讓大學生把握人際交往的核心,在對自我情緒認知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別人表達的意思,進而有利于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通常具有豐富情緒的學生可以更有效率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可以更好地建立起穩定的人際關系。
目前在大學生情緒管理發展中有很多常見的問題,高校應該深入分析并有效重視學生情緒問題,進一步了解形成不良情緒的原因,為教育引導提供基礎條件。
1.焦慮過度
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有限,在生活和學習中就會容易被負面情緒影響,焦慮過度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管理問題,指的是焦慮的程度對學習、生活造成了干擾。適度的焦慮感對于學生而言是正常的,但如果沒有較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就會增加焦慮的程度,進而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大學生焦慮過度不利于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進而會使學生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影響了學習質量。
2.壓抑
大學生的情感和想象力都比較豐富,對于世界有自己的看法或期待,若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情感上受到挫折,就容易會產生壓抑的情緒。當理想與現實碰撞,大學生承受不了就會產生壓抑的心理,容易影響到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大學生長期處于壓抑的狀態,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可能會造成其他的心理問題。
3.冷漠
當代大學生很容易出現冷漠情緒,表現為對學習、生活沒有積極的態度,對自己的發展也沒有規劃。大學生對在學校的生活漠不關心,也不重視自身的成長和提高,常以一種消極的心態面對事情。大學生感受不到其他學生的友善,對他人的冷暖十分冷漠,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形成不良的生活交際模式。
在時代背景影響下,當代大學生大多家庭條件比較優越,且作為獨生子女的他們個性化更明顯,使得學生不容易接受高校思政教育,面對困難的事情常會出現各種情緒問題。社會環境使得大學生的生活質量有所提升,學生是家庭的中心,到了大學在生活中遇到不滿的情況,就很難及時地去消化,從而產生不良情緒。目前導致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欠缺的因素很多,也有遇到學習或工作困難不堪重任的學生。由于大學生判斷能力有限,看待問題也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在盲目追求個性的同時,產生了不良的價值觀,這些問題都應該受到高校的進一步重視,幫助學生提高情緒管理能力是當務之急。
各院校應該提高對大學生情緒管理的重視度,不斷優化對學生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為本正確引導學生處理情緒問題。大學生只有提高情緒管理的自覺意識,才能發揮自身能動性,改善不良的情緒,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社會發展需要具備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對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有效教育,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提供基本保障。針對當代學生展開有效的情緒教育,加大對心理、情緒管理的宣傳力度,提高學生對情緒管理的重視度,不斷在生活中掌握情緒管理的技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困擾問題,正確地引導學生,讓學生懂得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并做到有效地調節自身情緒。幫助學生觀察和理解他人,讓學生能夠站在更客觀的角度看問題,豐富了學生的思維層面,也就能夠避免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學校還可以邀請一些專家或情緒管理優秀教師為學生講說,深化學生對情緒管理的認知,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駕馭情緒。
大學生要學會將情緒適當的進行宣泄,在面對消極情緒時采用科學有效地方式釋放是很有必要的,能夠很好地緩解不良心理。大學生進行情緒宣泄的渠道也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尋找自己的興趣,將注意力放在唱歌、舞蹈等上面,通過放聲歌唱或舞蹈能夠讓學生適當地宣泄情緒,進而緩解學生緊張不安等心理問題。另外,傾訴也是一種情緒宣泄的好方法,大學生遇到困難或不順心的事,可尋找信任的家人、朋友進行傾訴,可以達到緩解焦躁抑郁等情緒的目的。大學生也可通過痛哭的形式進行情緒宣泄,遇到令人困擾的不愉快的事情,學生很難解決,暫時地進行痛哭——借助人類本能,將不良情緒釋放掉,可以使學生感到暢快淋漓,將不良情緒產生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
環境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比較大,各大院校應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時,站在學生的角度優化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氛圍,避免學生產生更多不良情緒。學校要借助教育優勢,重視對大學生不同階段下的正確引導和培養,針對不同學生的情緒問題給予有效的教育引導。針對大一新生要為學生提供過渡階段的心理輔導,讓大一新生能夠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學習等,增設學生情緒管理課程,讓學生能夠深刻認知情緒問題,并有效地解決情緒問題。此外,針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學校要給予相應的情緒輔導教育,幫助學生盡快緩解心理壓力,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工作崗位,讓學生掌握情緒管理的技能,有助于促進學生長期穩定地發展。學校也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應該為學生營造健康、積極的文化環境,可以間接的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有利于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提升,進而更好的將身心投入到學習和發展中。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所接觸的環境比較豐富和復雜,常會遇到各種壓力和困難,導致大學生產生不良情緒,影響到自身發展。各大院校要不斷培養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讓學生能夠掌握情緒調整的方法,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保持健康積極的態度,為社會培養綜合心理素質強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