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平
(中核健康投資有限公司,北京 100143)
基于戰略導向下的經營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沒有戰略導向的企業經營管理猶如“無頭蒼蠅”,只有基于正確的戰略導向下,企業的經營管理才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企業的發展才會在經歷危機時期渡過難關,實現可持續發展。
目前,國內不少企業制定了屬于自己的戰略規劃,但大多數是把戰略規劃作為“抽屜文件”,制定經營計劃基本是結合企業眼前實際。這方面在中小企業表現得更為突出,不少中小企業制定戰略規劃一般是從外面請一些咨詢公司、大學、科研院所的專家在較短的時間編制完自己企業的戰略規劃,把戰略規劃作為對外宣傳的工作,為了應付上級部門檢查或者獲得銀行貸款等,不是真正作為企業經營發展的綱領性和指導性文件,使得公司戰略規劃“口頭上”重要,實施中“不想要”,導致戰略規劃與企業經營管理相互脫節。
目前,國內不少企業戰略團隊建設較弱。例如國內較多大型企業的戰略規劃部門只有2—3個人,甚至更少或為兼職人員;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沒有設置戰略規劃部門,為了一時的“應時”,就外面委托咨詢公司或者科研院所編制戰略規劃。
許多國內知名大企業集團的戰略規劃門的功能不是專注于圍繞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卡脖子”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大多數時間都是忙于事務性的事情,如發通知、收集材料、制定計劃等工作,而不是圍繞制定的戰略規劃,與企業經營發展深度融合,致力于戰略導向下的企業經營管理體系構建與管理,這種對戰略在企業經營發展的作用認識不夠,直接影響了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國內許多企業建立的還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組織架構體系,雖然這種組織架構在短時期內有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這種形式建立起來的組織架構體系本質上是一種“應時”架構,不具有“謀遠”意識,在這樣的組織架構建立起來的經營管理機制,是很難實現公司的長遠發展目標,更別說能夠實現企業穩健發展。
國內大多數企業一般分別設置戰略規劃部門和經營管理部門,分別各自負責戰略評價、經營評價,這其中經營管理部門也緊緊針對年度的經營發展開展評價,這種評價管理機制,就活生生地把戰略與經營這對“孿生姐妹”無情地分開了,不能對公司發展作出科學的評價,就更不好發現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原因所在。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因此,只有科學合理的、符合公司未來發展的戰略規劃,才具有導向性,如果戰略規劃不科學,公司的發展方向就會錯誤,就談不上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導向性。
企業發展客觀規律表明,一個具有卓越發展的一流企業,皆源于“科學的預見即規劃、強有力的經營即執行計劃”,成于“管理體系建立、資源配置和經營計劃執行”,前者是基于戰略的思考即“謀遠”,后者屬于經營管理的思考即“落實”,也就是說,一個好的戰略,需要一個好的經營管理來保證。
企業組織架構體系的建設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一個科學的組織架構,就不可能建立一個科學的企業管理機制,沒有一個科學的管理機制,就不可能讓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因此,企業要由片面追求以市場為導向建立組織架構體系理念轉變為基于以戰略導向下建立組織架構體系的理念上來。
企業充分將戰略和經營管理相互融合,增強戰略和經營融合方面的人才建設,切記不要“重經營、輕戰略”。因此,只有戰略和經營“兩條腿走路”,才會有企業未來的高速發展。
目前企業的經營發展評價大多數是脫離戰略規劃,而是針對年度企業經營發展評價。這種評價機制具有非常強的短視行為,非常不全面,不科學,很難分析出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的本質問題所在。因此,只有建立起基于戰略導向下企業經營管理評價體系,才能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開出一劑“良方”。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市場以及企業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對企業而言,建立起戰略與經營有機融合的企業管理機制,讓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進而搶占產業發展的制高點,這才是企業步入高質量發展道路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