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霞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河南 新鄉 453514)
民辦醫學類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充滿活力的教學氛圍,敏銳的教學理念,前瞻的教學視野,在充分發揮醫學類高校社會服務功能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總的來說,民辦醫學類高校的社會內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民辦醫學類高校廣義的社會服務是指:民辦醫學類高校在辦學過程中,承擔著醫療人才培養、醫學研究、醫療衛生事業社會服務等職能,即民辦醫學類高校本身所固有的社會職能;民辦醫學類高校狹義的社會服務是指:民辦醫學類高校依托教學、科研、人才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在保證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直接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的各類公益及有償活動,即民辦醫學類高校在教育過程中為社會發展做出的具體的服務活動。民辦醫學類高校社會服務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其內涵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而不斷豐富。
民辦醫學類高校只有充分把握社會服務的特點,才能有針對性地、更好地為社會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服務。民辦醫學類高校社會服務具有以下特點:
1.社會服務的專業性
民辦醫學類高校為社會培養專門的醫學類人才是其基本的職能之一。民辦醫學類高校根據自身醫學專業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專業培養,提供社會服務的能力不同于其他綜合類高校,只限于醫療衛生行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培養出來的醫學生,都是高層次、高素質全面發展醫學科技人才,不僅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還提高了醫療隊伍的服務水平,推動了地方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使民辦醫學類高校提供的社會服務更具有專業性。
2.社會服務的區域性
民辦醫學類高校的生存和發展對區域社會發展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區域醫學類高校都有自己的附屬醫院,附屬醫院優良的醫療資源可以帶動當地衛生服務水平,而醫學類高校也為附屬醫院源源不斷輸送人才。地方政府需要高校提供科研、人才的支持,地方醫學院校則需要政府提供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民辦醫學類高校與醫院之間的合作,為醫院提供更多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帶動醫院向更高層次發展。民辦醫學類高校積極擴大社會服務空間,在本區域發揮示范與輻射作用,使優質醫療資源得到有效的擴張,能夠帶動整個區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
3.社會服務和學校發展的雙向性
民辦醫學高校在服務社會的同時還要關注自身的發展,良性健康的發展是民辦醫學類高校立身的根本。民辦醫學類高校要想獲得好的發展前景,與公辦院校搶奪優質生源,在提供社會服務時不能僅僅是學校滿足社會需求的單向活動,而是要實現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雙向互惠。企業通過與民辦醫學類高校合作,可以得到高校師資和人才上的支持,還能為企業補充專業的后備人才。民辦醫學類高校舉辦校企合作的活動,學校在活動引導學生抓住實踐機會不斷鍛煉自己,提高自身技能,了解行業內發展前景及發展模式,為將來離開校園進入社會打下基礎。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民辦醫學類高校,近年來學校根據社會、醫院和企業的需要,多層級、多形式、多對象,大膽創新,舉辦各類活動,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的實踐探索。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專業課堂教育的同時,結合行業及企業的發展前景,改革人才培養的方式,實行教、學、做相統一,在民辦醫學類高校社會服務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探索出很多民辦醫學類高校實現自身社會服務職能的新路子。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根據河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學科專業設置緊貼區域衛生事業的發展需求,教學內容的制定符合本地人才結構的優化。舉例來說,河南位于中原腹地,處在全國交通樞紐的絕佳地理位置上,為河南經濟的發展搶得先機。近幾年河南經濟發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生活方面得到充分保障,與此同時開始追求更高水平享受,隨之而來的是醫療美容行業的興起。在河南一些地市,微整形的風尚早已形成,省會鄭州醫療美容行業的發展更是勢頭強勁,行業內競爭激烈。人們都有對美麗的向往和追求,整形早已被人們所接受,尤其受到年輕群體的追捧。一方面,有整容整形需求的群體逐漸擴大,另一方面,從事醫療美容行業的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的培訓。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發揮位于平原校區毗鄰省會鄭州的地理優勢,敏銳察覺行業的發展前景,率先設置醫療整形專業,填補了醫療整形行業專業人才培養的空白。醫療整形專業的學生在學校的創業孵化園里開設店面,專門為全校師生提供醫療美容的服務。創業孵化園護膚美容店、美甲店、養生店都是醫療整形專業學生開設的,他們為全校師生提供服務的同時,也把自己課堂上學習的專業知識付諸實踐。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樹立創新的發展理念,主動迎合醫學發展變化,敢于打破常規,加強專業建設,培養具有特色的醫學人才。當代中國擁有14億龐大的人口,患者看病需求與醫療資源緊缺之間的矛盾明顯,尤其是三甲醫院人滿為患,而專門從事醫療事業的人才短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解決患者看病難與醫療衛生事業人才短缺之間的矛盾,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醫療衛生行業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隨之而來,醫療衛生行業發生重要的變化,一些簡單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技術所代,提高醫生工作的效率,為患者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成為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趨勢。以醫學影像專業為例,在以前醫學影像診斷與醫學影像技術不分家,醫院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把醫學影像診斷與醫學影像技術區分開,提供影像技術與下影像診斷結論各自為系,醫學影像更加專業化,越是三甲醫院醫學影像診斷與醫學影像技術區分的越明顯。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適應時代發展趨勢,結合自身的辦學條件和社會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在專業的設置上進行合理地調整,前瞻性地設置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契合醫院崗位的發展需求,為醫院培養高質量,具有特色醫學影像技術上的人才。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作為一所民辦醫學類高校,中美集團投資辦學,集團可以充分發揮企業的資源優勢,在資源的合理配置、信息資源共享以及提高學生就業率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除了與各大醫院建立長期實習關系,還積極主動與鄭州金域等多家行業內企業展開溝通合作,建立實習見習基地。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另外一方面,在完成企業社會服務的項目中提高學院社會服務的能力。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為本院學生提供多種實習、見習途徑,為企業提供人才,幫助企業不斷發展,在校企合作中,不斷提高學院自身發展的競爭力,最終實現學院與企業發展的雙贏。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抓住校企合作的機遇,提高學院社會服務的能力,助推醫療衛生行業的服務升級。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在醫療衛生行業服務升級中貢獻度明顯,得到政府和企業的一致認可。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銜接,形成院校企業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民辦醫學類高校培養的人才決定了學校社會服務的能力,民辦醫學類高校培養出醫學生的質量直接決定學校的競爭力,所以優化醫療人才培養的模式對于學校長遠的發展以及提供社會服務的水平至關重要。民辦醫學類高校要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優化整合學校資源,組建較強的師資隊伍,以提高學校的專業教學水平,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打造優質的教學平臺。民辦獨立醫學類高校要提高在教學技術上的投入,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為提高優質社會服務打下基礎。民辦醫學類獨立院校相對于公辦院校來說,擁有創新探索的活力,學校要利用自己的長處不斷探索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在實訓中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民辦醫學類高校可以建立起以醫學生興趣為導向的社會服務小組,服務小組旨在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力所能及地參與社會服務。民辦醫學類高校應引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來學校講學,拓寬人才培養渠道,提供多方位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同的學校在人才的培養、專業特點、工作需要和培養目標上都有顯著的不同,所以需要通過培訓來增強學生的能力。民辦醫學類高校要為有發展潛力的學生提供出去見習和實習的機會,提供跟隨教師出去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
醫學生將來工作的戰場是醫院,學校學習的知識終覺淺,一定要在醫院的實踐中才能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自己掌握的知識,同時醫院要想有很好的發展需要學校為其培養人才,兩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民辦醫學類高校應該打破自己的固有的發展思維,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自己的一片區域,應該主動尋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政府主導的框架內積極探索與醫院協同育人的機制。基于政府、高校以及醫院三大社會主體的共同利益,在社會制度的約束下,提高民辦醫學類高校學生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民辦醫學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民辦醫學類高校應該以輸送人才和社會需求中實現供需平衡為導向,與當地政府共同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相互補充、實現利益共享。在促進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中,政府應積極發揮保障、紐帶的導向作用,激勵民辦醫學類高校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獨立醫學類高校應該在政府工作的框架內,主動尋求政府的政策支持,與當地醫院、社區、企業展開合作,這樣可以規避合作的風險,實現高校、醫院、政府更好的有機結合。
整合學校和社會的資源,發揮各方的優勢,為學生搭建多樣化的產學做合作平臺。學校應想方設法發與醫院、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門展開合作,建設一批高水平、有特色、有影響力的項目,使其成為民辦醫學類高校服務社會的載體。民辦醫學類高校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以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基礎,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揮主觀能動性,組建自己的社會實踐團隊,在學院配備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定期為社區居民開展義務會診,磨煉醫學生的技能,以及提高學校的自身的知名度和在群眾當中的好感度,提高民辦醫學類高校的社會服務的能力。為提高學生社會服務的積極性,民辦醫學類高校應為學生搭建競賽的平臺,并提供相應的獎勵機制。例如創新創業大賽,以比賽的形式促進學生社會服務能力的培養,同時提高學生社會服務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社會服務的責任感。
社會組織在尋求與高校的合作時,出于降低合作風險的考慮,一般會傾向于與公立高校展開合作。民辦醫學類高校應該加快推進服務社會供需信息的對接,實現社會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民辦醫學類高校可以采用新興技術手段,設立App、小程序,建立民辦醫學類高校與社會服務信息互通的數據庫,收集對提高學院社會服務水平有用的信息。分析這些數據,了解社會服務于醫學生供需之間的關系。可以將地方醫院、醫療器械、等行業內社會組織納入數據庫,建立常態化信息收集處理和發布機制,定期更新數據庫信息,以便為本院學生服務社會整合信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