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振國
(鄭州科技學院電氣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面對我國科技創新步伐的不斷加快,讓高質量人才充分發揮出強大的推動作用則至關重要,這也是全面提升高校大學生職業質量的關鍵。為此,如何才能以就業質量為導向,引導學生實現成功就業值得每一位高校就業指導員不斷加以深入思考,文章就以此為課題展開深入的探索與分析,希望廣大高校就業指導人員能夠從中受到一定的啟發。
從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來看,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就業心態,二是就業環境,三是就業取向。所謂的就業心態就是就業崗位選擇時所持有的態度,可分為開放型態度、中立型態度、保守型態度三種,持有任何一種態度都會影響高校大學生最終的就業選擇。而就業環境指的就是就業崗位的工作環境,以及在未來的發展空間,這也是當代高校大學生在就業期間普遍關注的重點所在。就業取向是指就業的視角,自己更加偏重哪一行業,或者哪一領域的就業崗位,或者是哪一性質的就業崗位。為此,確保這三方面的高度正確顯然能夠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反之則不然。因此,在就業質量導向下,探尋高校大學生就業路徑中,要緊緊圍繞這三方面來開展,以此確保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的穩步提升。
面對時代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新興領域不斷地出現無疑成為社會發展核心動力。正因如此,高校大學生所學專業也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崗位,而畢業生“對口就業”的心態必然會降低就業成功率,就業質量也更是無從談起。為此,在就業質量導向下的高校大學生就業路徑的選擇中,必須將改變大學生這一就業心態放在首位,具體操作應從兩方面著手:第一,引導高校畢業生意識到新領域與所學專業的相關性。從當前我國各個領域的發展現狀來看,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最明顯的特征,各個新領域與畢業生所學專業之間存在的相關性較為緊密,這也意味著高校畢業生都會有進入新領域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在當今科技創新發展大背景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研發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要象征,每項新成果的出現都不是依靠某一學科、某一領域的人才來單獨來完成,需要多學科人才通力合作,并且要具備極強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理念方可達到最終的目標。除此之外,甚至有很多領域的研發所需要的人才并不是特定某一專業,需要人才具備“一專多能”的屬性特征,為此就業崗位的界限也正在逐漸地“模糊化”。為此,“對口就業”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顯然逐漸難以實現,高校就業指導員必須引導畢業生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進而為改變“對口就業”心態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幫助學生建立創新就業的心態。高校畢業生在深刻認知新領域與所學專業的相關性基礎上,下一步工作就是要讓學生更加堅定地積極關注并搜尋這些就業崗位,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最終建立起創新就業的心態,這顯然是提升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原動力所在。
就當今高校畢業生的一般就業心態來看,畢業生普遍期盼能夠在一線城市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原因在于更加看重未來的發展空間,以及會有更多的發展機遇,所以在就業機會的選擇上會存在一定心理,就業質量也往往并不盡如人意。為此,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構建全面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路徑中,就業指導員必須將引導大學生消除就業地域的局限性放在重要位置,由此確保畢業生成功就業的概率不斷提升。其間,具體操作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審時度勢,找準時代經濟發展的根源地與輻射地域。眾所周知,大數據、云計算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重要標志,也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例如,雖然貴州作為我國一個相對偏遠的地區,以往經濟發展勢頭并不迅猛,全省范圍內工業、科技信息、旅游等產業發展并不理想,并不能為廣大高校畢業生提供較為理想的工作崗位。但是隨著時代的全面發展,國家大數據中心落戶貴州,眾多新興產業應運而生,并且所產生的經濟影響必然會輻射到各個城市,雖然發展規模還并未達到預期目標,但是能夠為廣大高校畢業生未來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所以廣大高校大學生應將此地作為就業的首選之地。第二,引導學生客觀認知二三線城市經濟發展的優勢所在。伴隨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二三線城市也隨之駛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旅游產業、科技創新產業也逐漸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人才也勢必成為重要的支撐點。基于此,廣大高校就業指導員要以此為側重點,引導廣大畢業生客觀認知這些優勢,從中了解到二三線城市在自身未來發展中擁有極為廣闊的空間,幫助畢業生改變只將一線大城市作為就業崗位主要選擇的心理。
毋庸置疑,隨著時代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眾多新興產業也隨之出現,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產業等等,這些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無疑為廣大高校大學生就業取向起到了一定的顛覆作用,“以創業替代就業,并促進就業”這一畢業取向也會隨之產生,極大程度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這一根本問題,就業質量也會得到不斷地提升。在此期間,廣大高校就業指導教師應做好兩方面工作:第一,引導畢業生大力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早在2014年,國務院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中發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高校就業指導員應將該號召深深植入畢業生內心之中,引導學生以創新的視角謀求發展,以成功創業來代替就業這一固定思路,進而形成畢業后的發展新取向。第二,強調 “以創新創業促進就業”。高校畢業生在樹立“創新創業”這一畢業新取向之后,接下來就要引導學生高度意識到創業與畢業之間所存在的關系,讓學生可以深刻意識到成功創業就意味著為其他畢業生增加成功就業的機會,讓創新創業成為一種切實可行的變向就業。而達到這一效果必須強有力的保證條件作為支持,即:教也質量評價體系。在該評價體系的構建中,評價原則、評價標準、評價方法上,不僅要有高校就業指導員、專業指導教師、學生參與其中,還要有地方政府就業主管部門、行業企業的廣泛參與,圍繞創新創業方面加以制定。另外,在評價指標方面,不僅要體現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層面上,還要體現在畢業生創業層面之上,針對創新與創業能力、創業意識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指標的構建,力保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的不斷提高。
通過以上論述不難發現,在全面提升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客觀分析影響因素,還要以此為立足點確立行之有效的引導路徑,由此方可實現這一最終目標。在此期間,不斷深化以上各項工作自然成為廣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員今后實踐與研究的主要任務,更是有效改變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現實狀況的重要保證。對此,還望廣大高校就業指導員能夠立足實踐經驗不斷加以深入地探索與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加以廣泛的分享,由此為不斷提升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提供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