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隴西縣八盤小學,甘肅 定西 748000)
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傳統文化是根,是促進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因素。弘揚、傳承傳統文化,當從小學教育抓起,讓他們從小就能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浸潤。在當今這個中國夢的偉大時代背景下,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教育的根基中——小學的德育教育已成為教育者的共識。本文結合當前教育實際,分別從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內容,當前小學德育教育面臨的困境,傳統文化與當前教育的契合點等幾個方面,談談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
(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也就是說傳統文化具有培養學生在逆境中奮進,在困境中崛起的作用,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等都說明了做人的道理和原則,即學生在生活中和學習中要有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文化來形成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正確的學習方法。傳統文化對學業的精疏也有具體的看法,如,“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就是說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于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松要求遍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就是說玉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團結一致的人際交往美德。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視孝敬父母和尊老愛幼,如“為人父必慈,為人子必孝,為人兄必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德育工作中,可以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使學生養成寬容厚道、謙恭禮讓的優秀品質,并使學生掌握正確處理與他人關系的方式。
(四)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愛國主義精神和憂患意識。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濃厚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如“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句,都是體現愛國主義精神格言,表現了中國人民對祖國的深厚感情。
(一)隨著網絡的普及,對小學生的思想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尤其是在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方面更是存在著巨大的影響。其主要原因在于當代小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十分廣泛,網絡上傳播的信息不僅具有著積極的一面,同時也具有著消極的一面,而小學生正處于構建價值觀、人生觀的發展階段,一旦受到不良信息的感染,會對學生的意識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由于網絡環境的信息真假難辯,會誤導學生們的思想道德,網絡本身就是虛擬空間,在人們進行交往中不會承擔責任,諸多不良信息的出現,會降低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甚至會喪失社會倫理道德。如果相關部門并沒有對網絡監管做到位,就會嚴重的影響到我國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現實生活中,人們的道德行為往往是做給別人看的,如果進入到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就會導致道德人格出現缺失,形成雙重性格,進而就會出現青少年犯罪等行為。另外,由于受到網絡游戲的影響,會將虛擬的人際交往代替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不利于學生們的健康成長。
(二)德育內容大多體現在課堂中。很多學校在進行德育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依然采用的是課堂講授的方式,將課本中出現的知識按部就班的教給學生,使德育教學的內容過于知識化和科學化,不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因此,必須要將德育內容與生活化教學進行銜接。
(三)德育評價模式過于單一。當前,小學德育教育的評價模式過于單一,打消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小學生對德育知識的理解。學校很多時候只是把德育的內容知識化,然后通過考試等方式評價量化它,很多的小學生只是被當做一種接受知識的工具,他們沒有獨立思考和體驗嘗試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不復存在。因此,在小學德育教學中要滲透生活化教學的案例,讓小學生深入到生活中體驗德育的強大力量,感受德育的魅力。并且增加更多的更有趣的評價方式。
常言道“少年強則國強”,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如,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一)中國傳統文化是小學德育的重要內容
在我國歷史上,傳統文化一直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仁、義、禮、智、信”等道德倫理思想是德育教育遵循的原則,也是提高中華民族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措施。學校德育應該不辱使命,從基礎教育抓起,促進小學生的道德成長,既承擔著傳統文化的重任,又讓傳統文化惠澤天下,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加強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工作中的科學定位,重視傳統文化在德育中的滲透,不斷加強文化的傳承功能。
(二)傳統文化是小學德育的動力源泉
中華傳統文化中關于“德”的內容,始終是中華文化的中流砥柱,同時,各學校精英們對關于“德”的教育和影響作用的研究和關注也一直沒有停止過,正是有了傳統文化的滋養,才為以德立教提供了可能,為小學德育提供了動力源。目前,很多小學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讓誦讀經典成為修身養性養德的主要精神食糧,為小學德育提供著源源不斷地動力。如我們學區推行的誦讀“弟子規”“三字經”“道德經”等。
(三)傳統文化有利于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
正確的思維方式,是小學生思想和道德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影響小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雖然還小,但是已經對金錢、物質、幸福,對“活著”有了初步的認識。傳統文化包含了對自然的敬畏思想,這必將成為小學生思維模式形成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