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峰
(河北省景縣劉集鄉中學,河北 景縣 053500)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作為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其教學應當注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提升,而實踐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生情感體驗的激發,情感教育對于學生各方面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如何有效深入開展情感教育成為當前語文教學面臨的課題。針對于此,筆者總結多年教學經驗,對于語文課堂中學生情感的激發提出了相應的創新路徑,以期提供借鑒。
對于情感教育學術界也是說法不一,學者們各抒己見,有的學者認為情感教育作為對于學生完整教育的一部分,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情感與意識,對于培育學生良好的個人品質具有積極的作用;有的學者認為當前語文課程教學對于學生情感的培育主要是其道德感、理智感以及美感。總的來說,語文課程教學對于學生情感的激發具有直接的關系,并且激發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因素,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培育其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念。對于學生心靈的凈化與情操的陶冶是必不可少的,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程學習中來。
一方面,應當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從而能夠引導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這對于學生自然情感的激發是十分必要的。課堂作為師生教學交流的重要場所其環境營造的必然性不言而喻,師生在相互交流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對于學生情感的激發起到了主導的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自然情感流露、飽滿的教學熱情加上輕松的教學氛圍,學生的情感便會被激發,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會明顯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與平臺,引導學生參與到情感交流中來;另一方面,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公平對待所有的學生,不能夠歧視學生,更不得辱罵與體罰學生,教師對于學生要多加關心,真摯關愛學生,力爭能夠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這樣才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與情感,才能夠查漏補缺,共同進步,學生情感的激發也就順理成章了。
一方面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情感,人的情感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因此語文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必然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語文教材中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蘊含著作者不同的情感因素的,甚至更為復雜,創設情境能夠還原當時的寫作背景,情感油然而生,運用多媒體設備來創設教學情境是最常見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小組之間合作交流來激發學生情感,學生作為學習的個體,其情感也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并且對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不同學生會有著差異化的見解,小組合作交流能夠使得學生隱藏的情感激發出來,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往往也是隨意的、自然而然的,也是更為真實的情感,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實現小組成員的共同提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選擇的話題一定要有針對性和價值,可選取教材中的問題作為話題;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大聲朗讀來激發情感也是不錯的選擇,朗讀能夠理清文章的整體脈絡,正如古人所言,三分詩,七分讀,語文課程教學的情感教育正是蘊含在閱讀之中,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感悟文章的節奏,如朱自清的散文名作《春》,閱讀起來會有一種美感,融合了自然美與人文之美,教師可以領讀,然后讓學生跟著朗讀,從中感受那醇厚的情感,抑揚頓挫的朗讀能夠很快引導學生進入情感意境,激發共鳴。
教學情感的激發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且情感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看不見摸不到的精神內容是有源頭的,正如泉水與瀑布,無源之水必定是死水,同樣,師生教學情感的激發必定要借助一定的載體或是媒介才能夠完成。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而言,好的教材選取對于學生情感的調動將會起到顯著的作用,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所選用的大都是歷史名篇,是中華下上五千年來不可多得的佳作,正是這些包含深情的名作為學生情感的激發提供了必要的情感資源與媒介,如在史鐵生的名作《合歡樹》一文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把握文章中的核心情感:母愛,教師首先能夠被文中母愛的神圣所感動,自己的情感能夠被徹底激發出來,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去感悟母愛的偉大,同時讓學生們意識到母愛的偉大并非是驚天動地的,其實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通平凡卻偉大的,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一句叮嚀,一個眼神,都蘊藏著母親對于子女深深的愛,這樣教師借助于良文佳作賞析的同時學生的情感也被充分激發出來,獲得情感上的啟迪與共鳴;再如,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雖然是張若虛僅存于世的詩歌,但是其中的文辭之美、意境之美加之作者濃濃的情感蘊藉令無數后人為之動容,從此成為千古名篇,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古人抒情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知大自然的無限魅力,激發其感嘆敬仰之情,最終達到最佳的情感共鳴狀態。
綜上可以看出,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是一項相對復雜的工作,不僅需要教師的科學合理引導,更需要借助不同的教學方法,春風化雨般浸潤學生的心田,這對于教師的個人素養也提出來一定的要求,不斷學習,自我提升,以飽滿的情緒投身于偉大的教育教學事業中去,工作中取長補短,完善人格,提升魅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