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禮輝
(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金盆山學校,江西 贛州 341600)
道德和法治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保證社會穩定、秩序井然的重要因素。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該認真學習道德與法治,做遵紀守法,道德良好的合格公民。初中教育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旨在引導初中生增強道德與法治觀念,能夠明辨是非,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及綜合素質的提升。然而現階段的初中教學,教師對于道德和法治這一課程還不是十分重視,教學手段也有待更新,尤其是法治教學,還沒有真正走入到初中生群體當中。如何加強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法治教學是現階段教師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
雖然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越來越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依然有很多中學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考慮的第一要素,認為只要文化課分數高學生就是好學生,從而忽略了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的真正目的。有些學校甚至允許其他科目占用政治課進行教學,壓縮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間。如此一來學生很少有接觸到道德與法制教育的機會,更不用說真正關心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約束學生的行為。
要想在政治課堂當中較好地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那么老師首先就要有系統的法律知識作為支撐,在講解到法制內容時,要對個別案例在法律角度進行細致的分析,針對學生的疑問做出正確的專業的解答。如果老師都缺乏法律方面的專業素養,不能為學生解決法律上的疑問,就更不用說提升學生的法治觀念了。
有些初中政治教師在進行法制教育時,只會依照課本講解一些理論知識,甚至有些教師都不進行有關法律的拓展,將課本上的內容多讀幾遍就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法治教學僅僅依靠課本還是遠遠不夠的,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離不開法律,單純地談論法律法規不能夠讓學生很好的理解法律,理解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從而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
同時教師過度依賴課本的做法也會使得課堂氛圍沉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難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通常以學生政治科目的成績來評價該學科掌握的情況。僅僅以這種方式評價學生不夠全面。道德與法治科目強調的是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生活當中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重點是學生道德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要想讓學生增強法制觀念,首先在教師層面上就要對法制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首先要保證政治教育尤其是法治教育的充足課時,避免其他學科占用。其次要保證,教師在開展法治教育時認真負責,做好備課、磨課等相關準備,保證教學質量。
教師的專業水準直接影響到法制教育的教學質量,因此首先在政治教師的選聘上要十分嚴格,保證教師具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在學科理論和教師道德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現。其次在日常的教師隊伍建設中,還應該經常對老師進行專業培訓,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定期對政治教師的理論水平進行考核,教師團隊要經常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保證每一位老師都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技巧。
教師應該根據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發育狀況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有針對性地創新教學模式,摒棄以往通讀課本式的教學方法,以課本為依托,適當為學生擴展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和時事。經過調查和實踐我們發現,學生很喜歡聽教師講解法律案例,通過案例來進行法制教育,讓同學對案例進行小組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更好的將法律知識學以致用。教師將最新的時事熱點與課本相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抬頭率,還能夠借此機會拓寬學生的政治視野,養成關心時事,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對學生的評價與考核是檢驗該課程是否達到教學要求的關鍵手段。除了基本的考試成績之外,還要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評價,對學生在校內和校外所做的好人好事進行通報表揚,讓他們成為學生當中的榜樣。除了評價內容,評價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不僅僅通過老師來評價學生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在同一個班級學習和生活,他們彼此更為了解,評價也會更加符合事實。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法治教育對初中生的思想和行為都有著重要影響。針對目前法制教育的現狀,我們應該從根本上重視法制教育,并且不斷加強政治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在教學方式以及評價方式上都進行創新和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讓法治教育不僅在課堂上,也在實際生活中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踐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