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煥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梁格莊初級中學,河北 保定 074200)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簡單語文”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簡單語文”成為了小學語文教育的流行詞,簡單即簡化,將語文課本上過時的內容、課堂環節去掉,不必要的一些形式給刪減,使語文課堂不再冗長枯燥,更加簡單愉快,從而優化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實現語文課堂“簡約化”之前,我們首先要審視語文課堂現存的幾個問題,首先也是主要的就是小學生本身對老師所授課堂內容的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各方面尚且稚嫩的小學生目前只能消化老師“咀嚼過的”知識;其次便是有的教室為了響應新課改使課堂多樣化而盲目的添加復雜而并無實際意義的環節,容易給學生造成困擾。這些存在的問題都很大程度的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而我們所追求的簡約化的課堂便是追求高效率的課堂。
由于教師自身完成教學指標的任務,出現這種情況——部分語文教師在設置課堂目標時存在目標高且多,但是這些目標的完成度卻非常低,甚至有些目標根本就是掛個虛名而已。再者,有的老師的教學目標重點出現偏差,注重對學生的擴展而忽視對學生基礎語文技能如字詞的識記并不會有很大的訓練,使課堂的進度變得毫無秩序可言。
教學要想起到其應該有的效果就應該制定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這需要教師對課程的難度、學生的現狀有著細致的研究與考慮,并非為完成自己的任務而草草制定。參考《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當中提出的,設計課程目標需要根據三個維度來設計,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點,老師在制作教學目標時應該將三個維度有機的相互結合而并非死板的疊加而已,以知識能力作為基礎才能將另外兩個目標更好的實現。放入語文教學中即:將基礎的語文字詞識記能力教給學生,后續的語文教學才能正常進行,就如同蓋一座樓房,只有將知識和能力的基礎建好了,過程和方法、情感價值觀才能建立起來。
語文教學有著各種環節相互牽引,使知識由淺及深地體現在課堂上,利于學生接受和學習以及掌握課程的重點。隨著課堂改革的進行,語文課堂在大規模的各自以大同小異的方式進行改變,而有的教室片面的追求所謂的課堂“藝術化”,不恰當的使用教學手段,造成教學進度混亂。我們都知道,學習的過程是需要有恰當的次序的,應該由淺及深的,如果教學環節出現錯亂,深淺交錯,繁瑣無章的話則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極大的困擾,長此以往,不僅是對學生的學習,甚至是對學生人格的形成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我們提倡課堂環節簡約化,教師在上課前先搭建好課堂教學的框架,再將教學內容有致的加入框架中,使課堂層次感分明,使學生方便抓住課堂重點。
有人曾經很明了的指出過我國當前存在的一些教學誤區,即教學內容繁多、復雜,老師并沒有能力去自行消化好再教給學生;教學過程也特別的繁瑣,設置的重點很多,使學生難以完全掌握;教師與學生互動少,教師占絕對主導地位,造成教師上完課,講完知識,卻對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不了解。
在有限的上課時間與學生有限的接受能力下,只有教師掌握變量,所以要想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得對變量——教學內容有良好的把握,要把課程的精華呈現在課堂上,即做到課程內容的簡約化,所謂課程內容的簡約化并非單純的介紹授課內容而已,而是恰當的刪減落后的不必要的教學環節,對教學內容有深切的了解,重點內容著重講解,非重點則不必要花費過多口水,減輕老師負擔也減少學生不必要的的分心。
在教學時,要想達成教學目標,必不可少的是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法,良好的教學方法的制定需要老師對教學內容、學生素質和能力以及目標達成的難易程度有深刻的認識,教學方法在實施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循序漸進的學習完課程。不同的老師能制定出不同特色的教學方法,但萬變不離其宗,總歸是這樣的一條線:導入、初探、深究、總結、延伸,差別就是根據課堂內容和學生特點對不同環節有不同的側重,不需要為了豐富課堂氣氛而徒增無謂的步驟。
簡約其實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簡約的背后其實經歷了很多復雜才實現簡約,追求課堂的簡約就是去除不必要的復雜而追求高效率的課堂,所謂大道至簡,真水無香,實現簡約化的課堂百利而無一害,課堂會更輕松愉快,教師和學生從此脫離傳統的束縛,都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