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博
(三河市匯福實驗學校,河北 廊坊 065201)
新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與欣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學生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鼓勵學生對聽音樂表達的獨立見解和感受,養成好的聽音樂的習慣,并逐步積累欣賞音樂的經驗。
音樂欣賞教育的目標是:首先,從內心享受音樂,主觀地解讀音樂,從理論基礎上理解音樂的要素(節奏,旋律,和聲,形式,音色,構成等),正確把握其內容。音樂是由千變萬化的音組成的,因此比起其他藝術,音樂更具有抽象性,不是說明某一事件或故事的藝術,因此音樂本身就是直接傳達欣賞者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所以欣賞音樂是所有音樂表現能力的體現。品味音樂之美,培養被音樂感動的心的欣賞教育可以說是音樂教育的根本。理想音樂欣賞教育的目標是能動性的,就是讓東西自然地表現出來。
學校音樂課程的內容基本都是由歌唱、器樂、欣賞、創作等多個音樂活動領域組成,但實際上,學校內的音樂活動更側重于歌唱和器樂這兩個領域,可以說學生幾乎沒有接觸到真正意義上的各種各樣的音樂。但欣賞音樂不僅需要欣賞,還需要演唱、器樂和創作活動,創作作品出現時,需要演唱者或演奏者把它轉換成聲音來進行欣賞,這所有的音樂活動都需要別人來傾聽,來欣賞,因此,音樂欣賞是一切音樂活動的基礎,是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在我國音樂教育的目的中,也明確了其內容的重要性。音樂欣賞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正確的欣賞音樂,表達音樂,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理想的音樂經驗,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音樂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審美情操和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授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與音樂欣賞和審美密切相關的內容上,結合對音樂作品的感受與理解,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對音樂作品進行創編。除了這些內容,欣賞好的音樂作品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音樂藝術的綜合性很強,涉及的知識面也很廣,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社會、文化、歷史、人文、地理等。例如在欣賞民族音樂作品時,我們不僅僅學到了有關音樂方面的知識,也了解到了這個民族的音樂傳統、歷史背景,文化習俗、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等。所以說,欣賞教學是音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音樂教育領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興趣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基礎
興趣是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最基本的條件,學生對音樂感興趣的程度,決定著學生學習音樂的態度,強迫學生學習的話,就只會取得失敗的結果。所以教師在音樂實際教學中,要采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和學習熱情,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求知欲望。
(二)學生音樂學習存在著個體差異性
首先,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音樂接受能力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有的學生接受的很快,有的則很難教會,要求所有學生的接受能力完全一致是不現實的。其次,學生的生長環境、家庭背景的不同,導致他們的音樂能力、音樂感悟也會不同的。所以,教師在面對小學生音樂接受能力的不同時,要接納學生的任何感受和體會,要積極鼓勵和肯定他們。音樂能力是可以通過培養和訓練逐漸提高和完善的。
(一)簡明有趣地介紹欣賞作品的名稱、作者的生平、時代背景,引起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致。常用的導入主要方法有:故事導入法、視頻導入法、設懸念導入法、圖片導入、設問題情境導入法等,通過這些導入法來調動學生對音樂欣賞的熱情。
(二)介紹欣賞作品的主要內容、主題音調、節奏特點、表演形式、結構等??梢杂脠D畫、詩歌等方式進行簡單的介紹。也可以結合視唱、打節奏、律動的方式,讓學生初步感受主題。
(三)學唱或記憶主題,討論總結,布置作業。作業的類型可以是寫聽后感、聽寫主題、畫印象畫或寫欣賞日記。
綜上所述,通過音樂欣賞教學,學生可以更好的、準確的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感受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領悟音樂作品的藝術意義。欣賞音樂不僅是一種有價值的情感體驗,更是一種有意義的、寶貴的音樂經歷,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人們是享受的,人們是感性的,欣賞好的音樂作品它有助于音樂心性啟發和音樂能力的發育,這會促進人的成熟,起到潤滑劑的作用。所以,音樂欣賞教學在音樂教育領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忽略也不可代替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