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冬
(河北省三河市段甲嶺小學,河北 三河 065200)
游戲在教師進行幼兒教育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隨著各類游戲活動的普遍應用,幼兒綜合素養也得到進一步提升,然而很多教師并不能真正把握游戲教學的精髓,在設計和開展游戲活動等方面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教師應當努力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探索先進的教學途徑,最大程度上發揮游戲活動的優勢,順應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使幼兒在游戲中收獲更多成長經驗。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科學設計并引入游戲,培養幼兒的規則與團隊意識,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為幼兒創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
盡管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會經常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但顯然并沒有充分發揮游戲的作用,而那些千篇一律的活動總是難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應當努力激發幼兒的主動性,轉變按部就班的游戲模式,不斷優化教學效果。只有從幼兒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求出發設計游戲才能真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分析其各種游戲行為,積極與幼兒進行交流和溝通,找出吸引幼兒注意力的關鍵因素并融入游戲內容。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智力水平以及活動能力,將每一位兒童看作獨一無二的個體,根據其身心發展規律合理設計并引入游戲。另外,教師也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在游戲選擇方面也有較大差異,例如小班幼兒喜歡具有強烈趣味性的益智類游戲,而大班幼兒則更喜歡富有挑戰性的游戲,教師應當尊重兒童的主觀意愿,合理引入游戲活動。
當然,游戲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始終關注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表現,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游戲要求,確保其難易程度在幼兒可接受的范圍內。教師應在游戲方案中融入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將他人經驗照搬過來原封不動地付諸于實踐,要直面問題、敢于創新,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負責。
例如,幼兒在玩“你問我答”的游戲時,教師主要考察其對于水果和顏色的認知,前者問:“什么紫?”后者回答:“葡萄紫。”當前一名幼兒再次問道“什么紫”時,后者一時間想不出其他水果。于是教師改變游戲玩法,讓前者先問“水果園里有什么”,后者回答水果名稱,然后前者再問該種水果的顏色,通過這種游戲方式,讓幼兒的思維認知進行迅速銜接,有助于達到良好的游戲教育效果。
現代社會處處都有規則,而制定規則的目的是規范人們的行為、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班級守則、學校規章、交通規則甚至法律法規,這些都是幼兒現在或將來要嚴格遵守的,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就是使幼兒初步形成考量和約束自己行為的意識,從而逐步形成遵守并執行規則的習慣。在日常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幼兒明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其規則意識,科學設計游戲規則,時刻監督幼兒,當出現違反規則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制止并耐心引導其糾正,積極發揮幼兒的相互監督作用,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
團隊精神在個人與集體發展過程中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有利于激發成員的主動性,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工作氛圍。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幼兒以團隊小組形式參與游戲,讓幼兒在活動中相互幫助、相互配合,建立責任意識,進一步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維護團隊的榮譽。教師要充分運用游戲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使團隊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戰勝游戲過程中的重重困難,體驗成功的喜悅。
例如,教師帶領幼兒玩“加減乘除”的游戲,該游戲要求四人一組,組內成員分別代表“加”、“減”、“乘”、“除”四個符號,規定“加”與“減”相反,“乘”與“除”相反。當教師出示帶有其中某個符號的卡片時,小組內符號與其相反的成員舉起手來,其他成員蹲下。例如,教師出示畫有加號的卡片時,代表減號的成員舉起手來,而代表其它符號的成員蹲下。小組內全部成員都做對則該小組積一分,獲得分數最多的組取得最終勝利。教師通過這種團隊游戲訓練幼兒的思維與反應能力,進一步加強團隊默契配合。
師生互動是幼兒教育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教師應當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而不是站在一邊嚴厲地指揮活動。很多幼兒對教師存在畏懼心理,不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因此教師應當主動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想法,并且作為榜樣參與各種游戲活動,自覺遵守規則,積極與幼兒進行溝通,協調游戲中出現的各種矛盾。教師要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尤其是要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喜愛和尊重,只有這樣才能慢慢打開幼兒的心扉,促使其主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要善于通過互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運用游戲活動,對于引導幼兒主動構建認知體系、豐富個人情感有著重要意義。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多樣化的游戲,調動幼兒感官的積極性,提升幼兒的交往能力與學習能力,逐步引導其認識世界,讓幼兒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敢于面對失敗,在游戲中收獲成長心得,不斷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