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光
(河北省永清縣后奕中學,河北 永清 065600)
初中生的思想尚未定型,而初中階段是影響到他們以后思想品質的重要階段,也是最易受到影響的階段,所以必須重視初中學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才能真正有效促進個體和教育活動朝著更先進的方向上升發展。但目前情況下,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出現了一些普遍性問題,不利于初中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所以,必須認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有效的對策。
一些初中生的是非道德觀念不強,顛倒是非,處世哲學不正確,不能正確的定義和區分美與丑、光榮與恥辱,哥們(姐們)義氣嚴重,一味的追求享樂。而這些道德觀念又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智力和言語、實踐操作能力。
一些初中生在待人接物上表現出過分的講義氣,做事過于感情,正義感不強,不敢與惡勢力做斗爭,遇到社會丑惡現象易退縮,不敢站出來。并且情緒波動大,喜怒無常。
一些初中生表現出明顯的自卑感和薄弱的意志力,甚至在自負和意志力畸形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追求狹隘的個人利益。
一些初中生占有欲相當強,在其不合理占有行為或動遭到障礙時,他們的占有欲望和動機會惡性升級,甚至導致嚴重后果。
當前情況下,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太陽,家庭成員相當溺愛孩子,導致他們動手能力差,依賴性相當強,真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變得蠻橫不講理。
目前,社會上存在很多的歪風邪氣,使得初中生的健康發展受到影響。例如,賭博和一些淫穢文字音像制品,使得學生無心念書,污染了學生的思想和精神,甚至引誘初中生走向犯罪。
學校沒有做到統籌兼顧,過于強調文化知識的有效教學,而沒有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提上日程。另外,學校中的教師隊伍隱藏著一些素質和職業道德低下的老師,他們為人師表,卻不能起到很好的帶頭模范作用。有的老師過分偏愛優等生,遠離或輕視學困生,使得學困生產生對老師對學校的對抗情緒,厭惡學習。有的老師甚至投機取巧,總想在學生家長身上貪小便宜,嚴重損壞了教師和學生的名譽。
初中生因為分辨能力不強,思維不成熟,往往容易出現道德判斷上的偏頗,比如道德觀念不正確,出現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意志薄弱,不能抵抗外界的不良誘惑,不懂得如何尊重別人。
讓學生理解愛國主義的真正內涵,具體而言,可以讓學生學習四項基本原則,吸取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對于學生的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明確集體中個體應盡的義務,使其社會責任感增強,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應享有的社會利益和權利;進行人道主義為基礎的共產主義思想教育,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最高目標——人的全面發展。并且,在教育的過程中還應該滲透適當的國情和歷史講解。
初中生獲取思想政治理論的途徑往往是通過老師和書本,這就使得他們所了解的知識比較膚淺,無法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也不能很好的把握理論知識和實踐行為之間的關系和運用。
老師應該鼓勵初中生將理論和實踐完好的結合起來,以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使得足跡能正確的區分和辨別是非善惡,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實際的實踐行為中真正意識到道德與法治的作用和意義,以便激發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積極性,更好的以理論指導生活實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全面發展。
加強對學生的時事政治教育,并且時事的內容一定要滿足學生現有知識水平與生活經驗,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1.時政知識教育
時事政策涉及到經濟和文化等社會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國內的變化和成就相當大,通過時政知識的教育,能讓學生擴大知識面,更好的了解國內外大事。
2.要聞時政演講
學生上臺演講是一種有效鍛煉學生技能,并提高能力的方法。教師應該以教學內容為出發點,讓學生收集國內外各個領域的時政要聞。學生課前做好卡片,保證內容全面的同時,突出重點。然后讓學生上臺演講,并由老師做小結點評,發揚優點,指正不足。讓學生在受到鍛煉的同時,受到切身的教育。
3.開辦時政小報
由學生自己選材、設計、和編排制成時政小報,在班級和學校中流通閱覽,這樣就鍛煉了學生的動腦和動手能力,更促進了其自我教育。
教學中要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獨立思考,讓學生能在自由和寬松的學習環境中更好的思考和討論。教學中要以問題為主線整合學習內容,讓學生有足夠的消化和思考時間??梢圆扇∽灾骱献鞯男问?,但是一定要強調實質內容有效性。
還有,要在結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注重教育過程,讓學生的思維實現再發現、再創造。比方說,針對“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這一教育主題,可以假設學生獨自在家有陌生人敲門、校外遭人勒索、網友約見等情境,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找出最佳解決方案,更好的保護自己。
再有,應該創設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有耐心的鼓勵學生學會自主和合作學習,讓學生真正學會傾聽其他人的意見,并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學生擺脫從眾的心理怪圈,對于錯誤的觀點要敢于批判,對于自己的錯誤頁要敢于承認,真正實現活動的互動,讓活動和教育充滿溫情,讓學生學會相互關心,增強其滿足感。
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有效的整合了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與他人或集體在道德、法律等多方面中的關系。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性質、內容和特征,決定了要在教育時結合生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