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東浩 朱琳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保障中國農業農村健康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發展綠色鄉村之路。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對于推動和實現我國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不斷的思考農業農村的發展,從國家層面上制定了一系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標準和原則,給予了農村新的意義,就是要保證社會生產、人民生活富裕、鄉村文明高尚、鄉村管理民主。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當前中國社會環境也隨之增加了壓力,國家和社會對于生態文明建設提起了較高的重視,并且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提高人們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即圍繞要保證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當前下達的許多政策有效的保證了促進農業農村的生態文明,并且提高了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的觀念,為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增加了新的內涵。
我國越來越重視綠色發展,并且將這種理念運用到生產實際過程當中,保證特色農業有效的發展。在實際的生產過程當中,生產方式實現綠色化,通過延伸農業產業鏈,幫助企業在入園的時候進行嚴格的標準,并且對于沒有實現綠色化生產的企業進行嚴格的管控,如果出現有污染環境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其次,減少污染對農業農村發展的危害,尤其是化肥農藥的使用,加大對綠色生產的研究以保證產量。最后,轉變人們的觀念,保證農業生產方式由過度消耗轉變為綠色發展,不能只單純的追求數量,要追求質量,保證產品的綠色健康,實現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不僅能夠符合當地生態環境的質量標準,并且還能夠幫助農民增加產量,使農業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
由于綠色發展意識不斷加強,我國也積極推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環境的改善,對于農村的房屋、娛樂設施和廁所都加強了整改,實現了規劃農村農業綠色發展可行性的軌跡,幫助我國農業農村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實現脫貧攻堅戰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把農業農村發展好、建設好,保證我國農業農村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農業農村是我國當前最煩難和最艱巨的所在,必須要對農業資源合理的進行開發,并且不能以犧牲環境而追求經濟上的增長,對農業農村進行綠色化集體化的生產和發展,依靠農村的自然資源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加大農民之間與外界溝通的渠道,實現農業農村可以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得到有效的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綠色發展。
生產的目的是消費,消費可以帶動生產,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的發展。當前我國較多地區的農業農村沒有得到較好的買賣渠道,使農產品得到滯銷不能夠滿足其他城市人民消費的需求,因此就必須要更好的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以來滿足城市當中人民對優良生態產品和生態環境的急切需要,幫助人們在物質和精神層面雙重層次來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且農業農村還可以發展生態旅游行業,這樣可以享受安靜祥和的綠色生態,實現綠色惠民和富民。同時,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也是當前社會生態保護要求和建設宜居環境的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果只實現了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和農民富裕,卻沒有一個優良綠色的生態環境,那么就看不到藍天白云和干凈的水,這違反了當初發展的初衷,因此農業農村必須要進行綠色發展,并且以鄉村振興為基礎,大力的發展綠色行業,保護生態環境,綠色發展就是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進行綠色發展可以通過整合生態環境的自然資源和溝通多方面的發展途徑,使鄉村能夠系統化的實現協同發展,保證農村經濟的發展活力,拓寬發展模式,加大綠色發展的力度,保證人民的生活美好。具體的做法可以通過農業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革,幫助農業生產從追求量化達到追求質化,尋找新的動能,幫助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新能源新的實現方式。
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保證按照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圍繞農業農村核心支柱發展,同時圍繞農業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全面進行,扶持幫助農業農村有效發展,并且要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地理條件和所具有的資源,按照因地制宜的方法進行規劃,然后有秩序的進行安排,從而合理建設綠色發展規劃,實現系統性的綠色發展。
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對農業產業進行升級探索,符合當地農村農業發展的發展路徑,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提高產業水平,探索農村農業的現代化實現品牌發展。同時對于有特色的農業農村來說,要打造綠色產品品牌。對于物產豐富和資源優勢的地區,要加強農產品培育,對無公害綠色食品進行相關的登記,促進產業一體化,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并且聯系相關的企業對農產品進行宣傳,幫助農業農村可以實現產量的加大,并且把握住質量,提供綠色的產品,并且要打通農產品銷售的渠道,建立一套有效的流通體系,對于農產品各項工作任務形成一體化的工作流程包括分級包裝和營銷,通過互聯網科學技術的發展,加大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溝通,為農產品實現綠色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管理。推廣綠色農業,加大了綠色農產品的認可度,也能夠實現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
農業農村要想實現良好的發展,必須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建設。根據國家出臺的標準政策,處理廢棄物和開發可再生能源,建設污水處理廠,保證完善的排水系統,使農村的污水避免排放到河流成為污染物。同時,大城市的人們特別向往去到農業農村體驗綠色生活,加大了農業農村推動綠色發展的要求,農業農村成為旅游目的地,這就要以自然風光和良好生態為基礎打造系統化的農業發展。對于有特色的旅游景點和文化風俗提供必要的發展路徑,幫助當地的農民實現創業和增加收入,保證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知道有效的利用,加大建設休閑觀光旅游區,打造特色小鎮旅游基地,開發旅游產品,打造精品化的旅游生態服務鏈,不能夠一味的尋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切實的保證農業農村實現產業化和綠色化發展。
農業農村要想實現良好的綠色發展,必須要通過政策的扶持,國家和當地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資金的投入力度,設立專項的資金,為當地提供相應的技術和管理平臺,幫助農業農村實現良好的發展,同時要鼓勵企業選擇相對應的農業農村進行溝通,實現項目的對接。并且加大對農業農村環境的監管水平,保證在相關政策的指引下進行嚴格執法,對于已出現的環境問題進行相應的處理,并且對于當地的各種資源進行保護,實現生態補償,合理的調節生態環境,避免農村環境得到惡化,實現鄉村建設綠色化發展。
農業農村要想實現綠色發展,必須以技術和創新為支撐,可以實現農業農村產業化和現代化,對當地的自然資源進行循環的使用。在綠色發展的過程當中,運用相關的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農村有機廢物的合理利用,加大創新力度實現廢物利用,保證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有機的統一。開發相應的清潔工程,整合相關的處理模式,保證資源能夠有效的利用,解決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
整個社會應該加大對綠色發展意識的強調,宣傳健康發展理念和相關經驗,與當地人民進行交流,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全社會應當共同把綠色發展作為當今發展的主要方向,為實現生態宜居型社會,建立多種有效的有效機制,將環保的責任落實到發展的每一個過程和環節當中,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和環境治理,對當地人民深入講解綠色發展的意義,實現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業農村要想實現長久的綠色發展就必須要得到相關政策的扶持和技術創新以及深入人心的綠色發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