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云南藝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隨著高校改革的深入持續推進,現代高校人事管理已經摒棄了以往帶有計劃經濟色彩、固化僵硬的模式,人事管理中引入的管理學、社會學、法學等諸多學科的先進理念,使得構建起來的新型現代人事管理模式朝氣蓬勃,現代人事管理囊括的內容很多,而其中用現代法的視角審視和處理人事管理中的爭議問題,應是現代高校人事管理的核心和重點之一。人員招錄調配、勞資薪酬福利、師資隊伍建設、專業技術職稱晉升四大塊的工作作為高校人事管理的基礎和核心,其法律適用問題在現代高校人事管理中正日益普遍和頻繁。應該說,提升法治思維、運用法制的力量做好現代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是時代賦予高校管理的歷史性課。但現實工作中,高校運用法律法規進行人事管理的效果與期待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雖然社會的變革使的現代高校的人事管理中的法律適用非常頻繁,但現代高校人事管理在具體適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時,因主客觀等方面的原因還存在著較多問題,影響了人事管理的整體和最終效果。
首先,現代高校人事管理中法律適用效果不理想是因為現有法規滯后,不能有效解決人事管理中的實際矛盾。對于大多數公立高校而言,在處理爭議糾紛實踐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條例》是其解決爭議的首要依據,而對于民辦高校來說,《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是其進行人事管理的基礎。筆者認為無論是法律還是規章,已經滯后于社會發展的實際,在很多方面存在規定不明或者沒有規定的情況。一方面國務院于2014 年4 月25 日發布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條例》本就是一個原則性和框架性的規定,對于千差萬別的高校人事管理實際中的部分問題只能做原則性規定,可操作性的確不強。另一方面,無論是《勞動法》還是《勞動合同法》,經過多年的適用實踐,現有法律規定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調整勞動關系的實際需要,所以社會對上述兩部法律修法的呼聲才如此高漲。可見,法律規定本身的滯后性是現代高校人事管理法律適用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其次,人事管理者自身法律修養不足也是制約現代高校人事管理法律適用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管理人員運用法律規定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強是現代高校人事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法律適用其實是一項非常專業和細致的工作,熟練掌握和運用相關規定處理和解決實際糾紛,需要管理人員具有扎實的法律功底和豐富的經驗積累,這樣的要求對于目前高校人事工作者來說過于苛刻,因為沒有經過專門培訓的高校人事管理人員,不可能具備這樣的法律素養;而流于形式的淺層的短期培訓,也無法達到有效提升管理者運用法律知識和能力的目的。
第三,“依法治校”法治理念的貫徹和落實任重而道遠。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高校人事管理方式或模式的選擇,其實是高校頂層決策者內在思想觀念和理念的外化表現。現代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對于適用法律的態度就是“依法治校”法治理念貫徹和落實的具體體現。要在管理實際中徹底破除“人治”思想,凡事自覺適用規章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理人,在當下的高校人事管理中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法治理念的樹立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現代高校已不是一座封閉的象牙塔,高校管理是社會管理的一部分,高校改革是事業單位深化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是社會改革的延伸。高校的管理已經從封閉式的對內管理轉變為了開放式的內外有機統一,高校的人事管理因涉及到人員的“進”、“出”,“凡是和人有關的事、和事有關的人”都屬于人事工作的范疇,故而現代高校人事管理與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需要運用相關法律規定處理實際問題的需求也日益強烈,依法治校的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概括來說,現代高校人事管理過程中涉及到的法律規定主要有《民法》、《刑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就業促進法》、《社會保險法》、《教師法》、《教育法》、《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條例》等。不同方面的人事工作開展的法律依據不同、涉及到的法律法規的側重點也各有不同。
(一)人員招錄調配中的法律問題。人員的招聘、錄用、調動、聘任、崗位調整、調出、辭職、解聘、解除合同等工作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此項工作開展的法律依據或者說此項工作中需要適用的法律主要以《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條例》為主。如《勞動合同法》第二條適用范圍明確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1],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條例》更是用第二章崗位設置、第三章公開招聘和競聘上崗、第四章聘用合同、第八章人事爭議處理等章節專章對人事管理的核心問題進行了規定,尤其是第八章的人事爭議處理中,第一條就開宗明義的釋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所在單位發生人事爭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有關規定處理”[2]。現代高校人事管理的人員招錄調配具體工作中的法律規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其可以確保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降低工作人員的風險和責任,另一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上的自由權限。“凡進必考”的規范在很多程度上保障了高校人員招聘的公平性,但對于藝術、體育等專業性要求很高但綜合文化水平上存在不足的少部分群體,現有的規章制度還存在缺陷和不足。
(二)勞資薪酬福利中的法律問題。近年來高校人事管理中因勞動關系、工資報酬、福利待遇等系列工作引發的爭議和糾紛而適用法律的情況,是目前高校人事管理中最為普遍的情況,而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而且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此類糾紛中高校逐漸從被動的被告轉變為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主動的原告。隨著高校深化改革的推進,高校已擺脫計劃經濟體制下固有編制的束縛,很高校不再區分編內和編外,用工形式大量采用的是簽訂《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其中的薪酬問題因直接關系到勞動者的切身利益,用工過程中如果勞動者認為享受的的薪酬福利不符合合同約定或者與自身勞動成果不匹配,就有可能發生爭議。如果爭議在高校內部無法得到圓滿解決,作為勞動者的教師和作為用用人單位的高校就有可能走到勞動仲裁甚至引發訴訟。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薪酬福利類法律糾紛在一定程度上同企業的勞動糾紛有著相似之處,大致也分為確認勞動關系、雙倍工資、補繳社保、經濟補償等方面,但因事業單位的編制管理還未全面退出,因此還存在編制內即具有事業身份的人員因薪酬福利與高校發生糾紛的情形,其處理方式上主要適用的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條例》的規定,較之企業的糾紛更為復雜,也是目前現代高校人事管理中涉及法律規定最多的工作。
(三)師資隊伍建設中的法律問題。師資培養工作是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和依托,師資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障。現代高校間的競爭經歷了硬件設施的比拼,更多關注和聚焦在高校的軟實力——人才的競爭方面,所以師資培養是高校人事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但師培中的一個工作難點是教師通過學校提升專業技能或者學歷后,其中的部分人才沒有按照培養協議的約定回校工作,而是做了其他的職業選擇,出現違反培養協議的法律問題。一旦違約,就會涉及到違約賠償責任的承擔、人員辭職解聘手續辦理等一系列的工作,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有充足的法律規定作為處理依據,否則就極易產生爭議、引發訴訟問題。
(四)職稱評審中的法律問題。隨著國家深化職稱改革進程的有序推進,越來越多的高校獲得了獨立的評審權限,可以開展自主評審,權限下放的同時意味著責任風險的增加,因此職稱評審中的程序規范要求更嚴更高。尤其在學術成果鑒定方面,會涉及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等法律規定的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等各種權利。嚴格按照上述法律規定的條款內容,對照審核職稱評審中的相關學術成果和科研情況,杜絕成果的弄虛作假和材料的謊報虛報既是對申報人學術誠信的考驗,也是保障現代高校職稱評審工作健康順利進行的有效手段。
法律適用是現代高校人事管理發展的必然,是高校人事管理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因此,在人事管理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推動現代高校人事管理法律適用進程的步伐,內強素質外重學習,內外協調加強法律適用的效果,進一步提升高校人事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一)提升管理者的法律素養和專業化程度。完美的制度設計需要得到認真的貫徹落實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這一轉換過程中人的作用至關重要。在目前外部法制環境即修訂現行法律法規超越高校自身的能力范圍無法改變的前提下,高校依法治校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更多的應體現在提升人事管理人員自身的法律素養和專業化程度上,而這種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培訓得到不斷強化和提升的。提升管理者的法律素養和專業技能,本身也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開展此類培訓工作時尤其要注重實操技能的培訓,而不應僅僅停留在理論學習的層面,可以通過旁聽庭審、學習案例解析、到當地勞動仲裁部門開展實地調研、邀請專業的律師團隊做技能提升講座等多種方式,開闊視野、增長見聞,從質上提升人事管理干部的法律修養和實際應用能力。
(二)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和法制意識。在法制的框架體系內,依照法律法規進行治理活動是依法治校的理想狀態和極致追求。法制不能在短期內建立健全,它一定會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所調整的法律關系的變化而不斷修正完善;法治亦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法治思維和法制觀念的樹立和深入都需要長期的有意識的培養和反復不斷的加強。高校人事管理人員只有真正樹立起了法治的思維理念,在日常管理中才會自覺守法、用法,主動適用法律規定處理實際問題。
(三)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具有普適性,不能細化到針對某一特定的具體問題,但高校自身的規章制度則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做細化和具體規定,當然前提是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能和上位法規發生沖突。高校制定管理文件和制度的行為,實際上法律法規在社會生活中的延伸和法律適用的實現形式。科學合理的現代高校人事管理體系也一定是制度完備的管理體系,管理對象服從的是一套制度而不是某一權威。
綜上所述,現代高校人事管理的各項具體工作都分別從不同角度涉及到了不同程度的法律適用問題,運用法律規定處理糾紛解決爭議的能力,直接反映出了高校人事管理水平的高低,更是現代高校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