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引言】根據時代的發展需要,音樂學的教學需要加入多模態化教學模式。音樂學的教學媒介不單單依靠教師的口語和書面語,課堂上還要求教師的手勢、身勢、目光交流、體距、音高等實際的音樂實踐教學。多模態教學模式是目前比較火熱的教學模式研究領域,多模態教學模式具有貼近教學生活的特點,符合當前的音樂學教學要求,在音樂學專業課堂的教學改革中逐漸的被重視起來。但是,對于音樂學的教學來說,多模態教學模式雖然相關的研究文獻資料很豐富,但對音樂學的教學模式還需進一步探索。在本文中旨在探討構建音樂學專業課堂中應用多模態教學模式,同時對構建多模態教學模式音樂學專業課堂提出幾點思考。
多模態教學模式的概念由新倫敦小組,在1996 年提出的。實際上模態指的是事物通過一定模式對其表現出來的屬性。經過多年的實踐發展,多模態理論已經從語言學的領域,逐漸的加入到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領域。研究對象也從語言文字逐漸的拓寬到音視頻等多種社會符號系統領域。又依據現當代時代的具體需求,目前多模態教學模式能夠應用于不同專業的教育領域。多模態教學模式側重于對培養學生接受和感知的技巧,根據多模態教學模式可以積極的調動學生的多模態認知,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技巧與能力。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目前學校里的學生多是00 一代,這一代學生是在各種電子設備伴隨下成長起來的。在這一代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每天接收的信息除了文字之外,還伴隨有圖片、音視頻等形式的信息。所以,在音樂專業課堂上建立多模態教育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學生們在進行音樂學學習時更容易接受來自于文字、色彩、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模態學習信息的輸送。
音樂是一種藝術的聲音符號,在教學活動中會產生許多與藝術語言符號,藝術符號作為教學內容,在多模態教學模式中可以將藝術符號轉換為,學生可以接收的圖文、聲像等多媒體形式,教師將多種教學信息進行整合,將教學內容構筑成有機體,利用多模態教學模式構建豐富的教學資源。實際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信息載體的優勢,根據教學內容構建多模態的教學內容,可以利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在課上建立虛擬音樂會現場教學方法,進行創造性的教學體驗。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根本動力,學生們的學習動力的來源不同,可以分為學生的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學生的內部動機來自于學生對音樂課程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學生的外部動機是來自于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和獎勵,以及其它外部對學生的學習動力的刺激。實際上,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是學生保持長時間良好學習狀態的根本因素。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并非所有的學生都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學生外在的學習動機不可忽視。基于多模態教學模式下多模態的教學材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音樂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
教師授課中主要師通過口頭以及書面語言向學生進行教學,所以教師在音樂專業課堂上的教學語言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由于音樂課堂的特殊性,要求教師通過衣著談吐、表情動作、手勢、身勢、目光交流等對學生進行教學實踐,表現出音樂表演所需要的基本素質。對學生的全方位教育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走到學生中間,有利于教師近距離掌握學生的上課狀態和學習情況,同時還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音樂學專業課程通過對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可以把握音樂課堂新媒體教學的根本要點,通過新的教學手段創新音樂課堂的形式。教師在課堂上要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模態學習方法,同時要積極地指導學生在課上、課下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音樂學專業課程的學習。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正常的進行音樂課程,在課下學生學習校內課程的同時,也在互聯網上進行不同風格的音樂課程學習。在課外,學校還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音樂學專業課程內容中嵌入課程資源的拓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選修音樂學的其他教學課程,對音樂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探討。
對音樂學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結合前期的音樂學教學要求,對音樂專業課程的評價系統做實質性的系統化的工作。在教學完成后教師利用多源信息對學生的音樂學專業課程學習效果進行監督。音樂的學習教育可以說具有非常嚴格嚴格的教學要求,嚴格的要求目的在于對學生的音樂專業發展和學生的音樂藝術生涯夯實基礎。
在音樂學專業課程中應用多模態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當前時代的教學要求。在實際的教學任務中,教師應該保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利用多模態教學滿足不同學生對知識需求,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的學習興趣。構建音樂學專業課程中多模態教學模式需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對音樂專業課程進行多模態改革,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