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巴楚縣第二中學,新疆 喀什 843800)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存在著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抵觸學習文言文、教學氛圍枯燥無味等問題,教師只秉承著傳統的教學觀念,采用陳舊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背誦文言文并掌握重點語句的含義,使學生能夠在考試的時候順利地默寫出來,這樣會給學生一種錯誤的認識:學習文言文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要改變這種不良的教學現狀,教師就要創新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愛上文言文學習,幫助學生確立學好文言文的信息,切實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效率,促進文言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以往的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己讀,指導學生把握字詞的正確讀音,其次逐字逐句地翻譯,學生跟著教師的復述進行記錄,最后讓學生背誦重點部分,整個過程索然無味,完全采取的是滿堂灌的模式,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收納者,不具備主動學習的動力,這樣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無趣。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率,就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轉變教學方式,采取符合學生興趣特點的方式導入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課堂時間,實現文言文教學效率的最大化。以《五柳先生傳》教學為例,這是一則描寫人物的文言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篇幅短小,但內涵深刻,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手法,把握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教師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為學生介紹陶淵明的生活背景及生平事跡,自然地過渡到陶淵明,引導學生回想一下之前都有學過哪些有關陶淵明的文章,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陶淵明的了解,之后再讓學生讀準課文,找到文中描述的陶淵明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思考和自己的理解有什么不同。運用這樣的方式開展教學,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結合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更多有關陶淵明的資料,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從而全面了解這篇文章的中心內容,實現高效率地文言文教學。
初中選入的好多文言文故事情較強,老師可創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靈世界。如教學《醉翁亭記》,可聯系本地端午節逛山野炊的生活情景,想象太守飲酒之樂的情景,學生就能在愉快的記憶中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再如教學《桃花源記》時,讓學生描述鄉下春節時走親訪友的情景,文中“殺雞置酒”的情節不正是我們時代的上演嗎?由此讓學生明白我們今天的生活正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課文與生活相照,夢想與現實接壤,學習文言文也就成為一件快樂的事了。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想像力發展并臻成熟的階段,教師在授課時結合課文中的元素,善于捕捉學生想象迸發的有利時機,加以拓展延伸,那么,在學生看來一篇艱澀難懂的文言文也閃耀著震撼靈魂的美感,學生的未知欲還能不被激發起來嗎?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學習古詩文的一種有效方法,反復誦讀不僅能夠使學生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而且對他們培養語感和想象力、積累文學知識有著很大的幫助。此外,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言文內容較為淺顯,注釋比較翔實,而且可讀性較強。因此,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從誦讀入手,首先,要求學生讀準字音,這是朗讀的最基本的要求。對于學生來說,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人名、地名、官職、器物等),如果學生不能夠了解這些字的真正讀音,就不會流利正確地誦讀課文。其次,采取各種誦讀方式。誦讀的方式有好多種,比如,教師范讀、教師領讀、學生齊讀、個別朗讀等,對于文言文的誦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試讀一遍,發現學生讀錯的地方,并予以糾正和指導,接著教師范讀,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讀音、停頓、語氣等,然后再讓他們反復誦讀,通過文言文構詞造句的特點、聲調、節奏等深化字詞句義的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在教學《醉翁亭記》時,教師應當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并從醉翁亭周邊環境的描述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字里行間中透露出的意境美和人性美。
重視積累是學習語文知識的有效方法,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需要學習的內容非常廣泛,離不開平時的積累和訓練,尤其是文言文學習,積累的作用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可以說,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累積的過程。因為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難度是逐漸增加的,如果平時不注意積累,沒有打好基礎,學生會越學越吃力。所以,在文言文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讓學生學會自己動手查資料和工具書,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大包大攬;第二,教師要給學生設置學習任務,不要逐字逐句地講解文言文,面面俱到的灌輸只會使學生的思想更懶惰,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第三,教師要重視方法指導,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習得的知識要比從老師那里得來的知識記憶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在初中文言文教學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需要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要領,使學生能夠主動地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積累詞匯的良好習慣,不斷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互動性,促進學生文言文學習效率的向前發展,高效率完成文言文教學目標。